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死因统计资料是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之一,同时也是制订卫生政策,确定卫生服务资源的分配、规划、管理和评价的基本信息来源和决策支持。2001年和2003年我们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和颍上县汤店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336名老年人(1736名65岁以上,且在合肥市居住5年以上的老年人;1600名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来自颍上县汤店镇的16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此次分别为5年和7年队列随访研究,对队列的不同结局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本课题主要是将队列随访中死亡人员作为目标对象,利用死因推断工具(Verbal Autopsy)获取死因资料。由于人口基数大及经济支持等因素,很难在我国建立和维护死因登记系统。近10年的中国疾病监测报告显示,农村大约有80%的人在家中死亡,同时缺少医疗救助,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去大医院看过病,死亡原因都是家人口头提供。即使对于城市的死亡病例,由于死亡登记报告制度不完善、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不能获得一部分死于家中病例完整死因信息,死因登记的数据也存在许多潜在的不足。因此对现有死因统计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了解城市和农村死因统计资料的现状,有利于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和管理者的政策制定。目的:利用死因推断工具(Verbal Autopsy,VA),通过询问死者家属死者生前症状获取城市和农村社区老年人人口的死亡原因,并与城乡社区老年人口的现有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存在的原因,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死因监测和提高死因统计资料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死因推断量表为调查工具,通过现场入户调查的方式与死者生前照料者或其他知情人进行访谈获取死因信息,然后邀请由内科、肿瘤等专家组成的诊断小组,通过回顾翻阅VA量表,经过诊断小组独立诊断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死因诊断,并作为评价现有死因统计资料的参考“金标准”,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Kappa值来判断其准确性。主要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一致性检验和矩阵分析。结果:(1)安徽省城市和农村社区死因构成前5位是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城市死因构成中躯体神经系统疾病死因构成比高于农村,而传染病和意外伤害则低于农村;(2)在死亡地点的构成上,城市以医院病房为主,占67.8%,而农村仅为1.7%,农村社区死亡人群中未就诊的比例为11.7%,城市社区为6.0%,城市社区死亡人群中就诊医院构成以省级医院为主,达到73.0%,农村就诊医院主体构成以县医院(26.9%)、卫生院(18.6%)和村卫生室(7.9%)为主;(3)城市社区死因统计资料和VA诊断全死因一致率为78.5%,其中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意外伤害等死因一致率为100%,一致性较差的主要有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Kappa<0.4);缺血性心脏病,哮喘,心肌梗塞,糖尿病和脑血栓的一致性一般(0.75>Kappa≥0.4);脑出血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5);(4)农村社区死因统计资料和VA诊断全死因一致率为64.8%,其中神经系统疾病、意外事故等死因一致率为100%,一致性较差的主要有高血压病,心肌梗塞,肺源性心脏病和中风(Kappa<0.4);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结肠直肠癌、肺炎、哮喘、糖尿病的一致性一般(0.75>Kappa≥0.4);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5);(5)城市社区死因统计资料多报了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病和肺炎,少报了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农村社区死因统计资料多报了哮喘、脑血栓、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少报了心肌梗塞、肺炎、脑梗塞、脑出血和肝癌。结论:(1)安徽省老年人口死因模式与VA的方法获取的死因模式一致,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2)安徽省城乡社区死因统计资料存在死因错报现象,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病、COPD和缺血性心脏病,而农村社区死因统计资料还存在对消化和呼吸系统肿瘤的错报;(3)安徽省城乡社区居民在卫生服务可及性上存在较大差异,成为死因统计资料准确性的潜在影响因素;(4)应从定期开展死因统计资料质量评价,加强死因登记网络建设,推广网络报告方式,规范相关流程和职责等方面着手,提高死因统计资料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