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燃向爆震转捩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脉冲爆震发动机(Pulse Detonation Engine,简称PDE)概念提出以来,缓燃向爆震转捩(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简称DDT)研究一直是PDE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在最短距离内实现爆震波的触发成为PDE研究的热点。为系统地了解DDT转捩规律,本文在60mm×60mm×2000mm的二元方爆震管内,对氢气、乙炔和丙烷三种气体燃料的压力波和火焰传播特性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研制了适合单爆震性能的试验系统、测试系统等,并对试验系统进行了调试,研究表明该试验系统能够进行单爆震研究,在爆震管内测得了缓燃和爆震两种燃烧状态。调试过程中利用光电池测光器对爆震管内的火焰传播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证明该测试方法更适合对火焰速度的测量,克服了传统的离子探针系统在火焰速度测量中的不足。2)压力波和火焰发展规律是DDT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由此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了DDT过程:首先对不同混气状态下采用不同燃料的压力波和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对三种燃料的DDT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燃料的初始状态和种类并不影响DDT的特性。其次研究了不同端面封闭程度下压力波和火焰传播规律特性,在封闭端开设5种大小不同的方孔,研究结果表明封闭程度也不影响DDT的本质特性,只会改变DDT位置。最后利用光电池测光器研究了火焰在爆震管内的传播规律,客观地反映出爆震波传出后爆震管内仍在继续燃烧,且燃烧持续的时间为毫秒数量级。3)从研究爆震波结构的角度出发,首先利用高频响压力传感器对充分发展的爆震波面上的压力值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证明爆震波是个曲面波,且管壁处的压力高于管道中间的压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爆震波的结构建立了新的思路。其次利用传统的烟迹法对爆震波形成整个过程进行取样,取样段尺寸为60mm×1380mm,成功获得DDT过程中激波的变化烟迹图,为研究DDT开辟了新途径。最后在爆震管的一侧开设60mm×1400mm的窗口,利用高速摄影仪对爆震管从点火位置开始一直到爆震波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同时将压力传感器和离子探针按50mm的间距同截面布置在DDT转捩的部位,得到了压力波大小和火焰的传播速度,试验成功得到了缓燃向爆震转捩的高速摄影图。同时将该试验条件下的爆震管简化成简单的物理模型后进行数值模拟,对火焰在爆震管内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试验和数值研究都表明爆震波是由热点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变而来。4)在宏观了解了缓燃向爆震转捩的有关规律后,对DDT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即压力波与火焰的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用离子探针测量火焰位置,研究了光滑和加入扰流器两种爆震管内压力波与火焰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光滑管道内压力波总是处于火焰面的前面;而加入扰流器后,在扰流器内部火焰处于压力波前沿,出扰流器后激波在火焰前沿。其次用高速摄影图片确定火焰的传播位置,结合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来分析DDT过程中压力波和火焰相对位置的变化。两种研究方法都获得相同的结论:在过爆形成后火焰会暂时位于激波的前面。试验结果加深了对爆震波形成过程的理解。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16例,均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2例囊肿位于鞍内,1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
读骚有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种叫欣赏,即通过阅读屈原作品,不见得真正理解作者原意,凭借自己的阅历、遭际或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需要,产生众多联想、想象,尽管可能是臆测,与
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其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了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广泛重视,成为目前航空航天飞行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高马赫数使得高超声速飞行器相对比
目的:探讨手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手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随访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联合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PDP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瑞巴林组(A组)和普瑞巴林联合依帕司他和甲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9例甲状腺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结果:甲状腺癌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少数民族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的娱乐性,阐述娱乐性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针对临场机器人成本过高、不能识别追踪特定人员的问题,搭建了一款基于Kinect的低成本临场机器人,可识别追踪特定人员。基于ROS搭建了机器人控制系统,首先利用Kinect和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