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文艺商品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论述文学要通过它的载体——商品价值实现其审美价值,但商品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实现产生了较大的背离;倚重工业时代而产生的大众文化,使文学得到了普及,增强了文艺的消闲娱乐功能,但也产生了相当多的负面影响.第一章,文学发展的背景.首先回顾了近几年来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应用,使全世界跨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的高度集中、快捷、方便,打破了人们传统的认知方式,也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阅读作品的方式;在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文化市场形成,作家分流,文化工业由渐成规模到走向成熟;文学走向市场,文学的商品价值成为评价文艺产品的主要价值尺度,并引发众多的作家、评论家向市场规律臣服.第二章,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该章从艺术活动、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三方面阐述马恩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观.由于文艺产品具有与一般商品不同的双重属性,所以,文艺产品的商业价值很难象物质商品那样有一个比较精确的量化标准;文艺产品在市场流行的另一个复杂性表现在供求关系麻烦较大;复杂性的另一人表现在于文艺生产的目的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有其实用性,文艺产品则不同.第三章,文艺商品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相适应的关系.文艺审美价值要借助文艺商品价值这个载体才能实现,文艺作品要印刷、出版、出售等环节才能到达读者手中,在这个过程中,文艺作品要成为文艺产品,就会有艺术生产的经济效益,文艺借助于此才得以流通,它要遵循商品的一般法则.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考察,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与交换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它们的一致性使艺术产品得以流通,并最终实现其审美价值;它们之间的矛盾在于把艺术品作为商品后,会把不正当的商业手段引入竞争,操作者把赚取得润作为唯一的目的,阻碍了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现.从神经学角度来考察,即是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考察文学.作家是艺术审美创造者与职业劳动者,作品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伤口与文化消费品的文学读物,读者是文学欣赏接受者与书籍购买者.当代作家王朔把握商品化写作的成功与香港文化的透视同样阐释了这个问题.第四章,文艺商品价值与审美价值相背离的关系.文艺商品价值与审美背离在其流通过程中已显端倪.文艺产品在市场流通的价格并没有体现文学的使用价值;从其实现的过程看则更为明显.读者消费文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学价值实现的延迟性和层递性,并具有纵向的历时态性,这使得现时态文艺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有一个过程,作家得不到读者的反馈信息,而不能指导或促进作家的创作,如果使用价值长期得不到实现,会影响后续作品的流通,作家生活因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过于考虑文艺产品的交换价值,一味迎合大众口味,必然造成受众受众审美品味的下移和作者创作能力的异化或萎缩,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即在这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