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立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乃至新中国的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而且也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异常艰苦的办学条件下,私立大学能取得如此成就,善于融资与资产运作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近代私立大学的融资环境及其成功融资的经验,对于现在国家加大政府参与私立高校资金筹措的力度,鼓励银行介入民办高校的发展,拓宽民办高校自身经费筹措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论文利用文献考证和图表分析法对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情况和融资状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认为近代中国办学优良的私立大学有着较为合理的融资结构,社会捐款与政府资助在学校经费总收入中占很高的比例,银行借贷、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也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形成而出现。论文在对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发展概况、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类型与专业结构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具体归纳了近代私立大学的融资渠道。其中,外源融资包括社会捐款、学生缴费、政府资助、庚款、银行借贷、发行债券,内源融资有校产与基金利息和资产运作收入。按照私立大学主要融资渠道的不同,将其融资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捐资兴学型、学费主体型、政府资助型、以产养学型。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近代私立大学这种多元化融资模式的成因进行了多学科、多视角的深入分析。从宏观背景来看,近代中国国势衰微、民族危亡,“教育救国、捐资兴学”成为社会主流文化风尚;历届政府对私立大学的鼓励和支持,为私立大学的融资提供了政策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私立大学的融资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创办者(校长)具有不屈不挠的办学精神;学校积极利用校董的影响力;充分运用校友的力量;尽力寻求国际支持、开拓海外资源;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都是近代私立大学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