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改革遵循了所有市场化改革国家的相同的方式,那就是放开价格,让市场供求决定价格高低和价格走向。时至今日,除了极少数垄断性的商品和劳务如石油、航运服务等由政府定价外,其他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由市场供求决定其价格。但利率作为整个市场的基础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形成机制仍然是非市场化的,2001年11月,中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为标志,我国经济会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并在其中遵守统一、规范的行为规则。我国非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即将受到强烈冲击。金融运行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在周边市场环境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单独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极易酿成金融危机。本文主要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和WTO的规则要求,同时借鉴国际上几十年各国金融改革的经验,对我国利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支撑条件和步骤做一个探索。 本文共分六部分对WTO冲击下的我国利率机制改革的紧迫性、条件、步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论述加入WTO必将加速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现行利率形成机制的失效及对经济的抑制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即将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融入整个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也预示着WTO的各项规则将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非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将形成更大的冲击。WTO的市场准入原则必然使外国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竞争的开展要摆脱管制的束缚;WTO的透明度原则也要求利率信号的规则和公开,再加上加入WTO后带来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导致的货币的同质化均要求利率的形成机制必须市场化。 第二部分论述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单独推进。价格集中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而利率作为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的价格,则集中浓缩了社会资源配置均衡状态这一根本信息。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面广泛,而且利率放开后还面临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以及可能带给整个市场运行的损害。改革难度大,风险大,就需要与其他相关改革同步推进,互相创造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需要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的进一步的市场化,需要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监管手段的改革,甚至需要宏观经济宽松的运行。 第三部分论述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支撑。商业银行是资金运行的中心,市场利率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行为必须通过存贷款利率高低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规模和结构。没有商业银行制度的根本改革,市场利率的运行就没有最重要的主体。其中最主要的是积极和稳妥地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并在新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高效运行并能够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机构。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 将对现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带来外在竞争压力,而且其运行模式对金融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 起到示范作用。 第四部分论及利率市场化要与调控方式、监管体系的改革同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应 当与中央银行调控方式的改革同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放松利率管制的过程,但 利率的市场化不是完全囱由化,一定的、适当的调控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中央银行对利率 的调控不是直接制定利率,而是通过间接的经济手段影响基准利率的形成。国债市场由于 其规模大、风险低,国债利率往往成为有效市场的基准利率。我国国债市场需要经过进一 步的发育,才能为央行的调控提供平台。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要求金融监管的范围、监管方 式和手段同步进行调整,建立起既能及时化解风险又不损害市场机制的根本的高效运行的 监管体系。 第五部分论述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措施。利率币场化改革蕴涵着极大的风险,是一 个渐进的过程。为了尽可能的使改革的风险最小,改革的方式应该是渐进、有序的。基本 思路是:放松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与培育货币市场并举,提高货币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 形成的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对于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品种看,应当根据不同市场主体对 于利率信号的敏感程度,遵循先批发、后零售的顺序,先放开贷款、后放开存款;对于存 款,先放开大额存款、后放开小额;在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过程中,及时扩大利率浮动幅 度,逐步简化利率种类。逐步从利率的管制平稳过度到利率体系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第六部分是小结。利率的放开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放开有所不同,利率的市场化 改革涉及领域广泛,蕴涵的风险大,缺乏支撑条件的情况下单独推进,难以成功而且易酿 成金融危机。而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支撑条件是商业银行的行为受到利润取向 的牵引和风险的制约以及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和间接调控机制的建V。改革的正确途径应 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实践过程中同步推进商业银行和调控、监管体系的改革,针对单新中出 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