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等高血压超重、肥胖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239例筛选出BMI≧24的患者;2、将符合标准的120例高血压患者(BMI≧24)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分型;3、分析各组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规律。结果:1、239例高血压患病中,肥胖患者有120例,构成比为50.21%;BMI≧24者有67例,占28.03%;BMI≧28有53例,占22.18%。2、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中心性肥胖者共有77例,占64.17%;周围性肥胖患者共有43例,占35.83%;两者之比为1.79:1。男性以中心性肥胖为多,占51.67%,而女性则以周围性肥胖为多,占20.00%。3、120例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痰湿壅盛型(40例,占33.33%)>阴阳两虚型(37例,占30.84%)>阴虚阳亢型(21,占17.50%)>气虚痰浊型(12例占10.00%)>肝火亢盛型(10例,占8.33%)。痰湿壅盛型与其他4型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BMI≧24以阴阳两虚型为主,BMI≧28以痰湿壅盛型为主。表明体重指数(BMI)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9,P<0.01)。5、中心性肥胖证型的分布依次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气虚痰浊型;周围性肥胖证型的分布依次为: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气虚痰浊型。表明腰臀比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39,P<0.05)。6、痰湿壅盛型和阴阳两虚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少,提示文化程度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87,P<0.05)。7、痰湿壅盛型以40~50岁多见,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气虚痰浊型可见于各个不同年龄段,而阴阳两虚型则以60~80岁多见。提示年龄作为高血压超重、肥胖的自然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07,P<0.01)。8、BMI≧24者多见于高血压病1级,而BMI≧28者主要多见于2、3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BMI越高,高血压的程度就越重。9、痰湿壅盛型可见于各个高血压各级,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证多见于1级和3级,阴阳两虚型主要见于3级,而气虚痰浊主要见于1级。结论:1、在高血压患者中有50.21%是肥胖患者。2、高血压分级与BMI有明显相关性,BMI越高,高血压的程度就越重。3、BMI及腰臀比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呈正相关。4、血压分级作为判断高血压肥胖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因素与中医证型呈正相关。5、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痰湿壅盛证是其主要证型。6、文化程度、年龄作为高血压超重、肥胖的自然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7、为了体现中医所强调的辨证论治观,因此有必要把气虚痰浊证加入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