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合并院内败血症的发病率、病原学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AL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及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AL合并院内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等用χ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败血症原发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23例次(54.7%),其次分别是:口腔感染3例次(7.14%),肠道感染3例次(7.14%);另部位不明确9例次(21.4%)。2.病原菌分析及药敏结果:血培养阳性结果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73.8%,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多,共14株占33.3%。革兰氏阳性菌11株占2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7.1%)、屎肠球菌最多(3株占7.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4株,占12.9%,均为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菌中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耐药率最低。3.败血症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有创性操作对AL并发败血症的发生率无影响,秋季、夏季败血症感染高于春季、冬季,急性混合型白血病败血症发生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住院天数越多、未完全缓解、使用糖皮质激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可使AL患者并发败血症感染率越高。结论:1.AL患者院内败血症的常见原发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口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首选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的抗生素。2.细菌耐药率逐年升高,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经验性应用三代头孢,减少ESBLs的感染率。3.发病季节、住院天数、疾病类型、疾病状态、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中性粒细胞数值等因素与败血症发生相关,应从这几方面入手,加强预防措施,以降低AL患者的院内败血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