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心理学近百年的发展中,心理学与社会学两种取向基本上构筑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主要理论框架,可以说,掌握了两种取向的理论脉络,基本上也就掌握了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内涵。在关于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对两种取向具体理论的阐述,而从整体与较为宏观的基点上对两种取向进行的考察则较少。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发展关系如何?两种取向之间目前处于何种状态,能否对其进行整合?对社会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两种取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将如何?为了回答这些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极为关键的问题,本文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与评价,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1)从历史的角度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成型过程进行了梳理,以理论表述的方式论述了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延续发展。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依赖于其母体学科——心理学与社会学领域内学者的努力。正是在精神病学、民族心理学、本能心理学的基础成果之上,群体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新的元素被融入到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之中,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逐渐形成。而借助于生物还原主义、心理还原主义以及心理进化论思想,一大批社会学者为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诞生构筑了理论线索。在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庞大理论体系中,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是最主要的三大派别。社会学取向则包括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结构与人格研究。两种取向在展示理论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们对于两者在研究传统上的特色有了初步的认识。
(2)阐述了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两种取向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在研究传统上,心理学取向着眼于个体变量,强调个体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过程,注重探讨在社会刺激下个体具体的心理机制与过程;而社会学取向则关注于群体变量的意义,着眼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通过对社会互动的解释,使之成为表述出这种相互关系的中介。在支撑学科研究物质基础的学科制度结构方面,心理学取向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社会学取向则居于劣势,双方的力量对比较为悬殊。在研究方法上,心理学取向在实证研究方法上的的量化分析与严格控制的特性强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其过分依赖于实证研究方法以及从中所引发的问题也成为心理学取向的缺陷,遭致许多研究者的批评与指责;社会学取向对于宏观社会心理层面的侧重以及其所擅长的调查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心理学取向的不足,当然,它的研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3)探讨了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关系。从两种取向之间的理论发展关系来看,可以大致分为直接或间接的对立关系(包括至上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平行的理论发展和以“和平共处”理念为指导的学术领域分工),彼此借鉴与合作的和谐发展关系。而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难用漠视、对立或借鉴合作等修辞进行单一的描绘,这些关系在两者之间经常是同时并存的,或许用以漠视对立为主、借鉴和谐发展为辅来描述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之间在历史上的理论发展关系更为恰当一些。
(4)对当前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新趋向与未来发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在两种取向的研究中,生态学观念、文化因素已经进入到心理学者的学术思考范围,而社会学者也开始涉足于原本属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议题,再加上对于应用研究的重视、对传统基本理论研究兴趣的减弱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更加使得两种取向在局部领域出现了彼此接近的趋势。然而,这种彼此接近的势头并不意味着社会心理学的整合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进行整合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将永远存在发展下去;当前两种取向之间的关系发展状态属于一种涵化关系,为了促进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学者们需要付出的是促进两种取向之间的涵化进程而不是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