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术前准确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对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评价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期,主要根据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增强强度,但是对肿瘤淋巴结的微小转移而言,其大小可在正常值范围内,纳米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淋巴趋附性以及对药物的超强吸附作用的药物,利用纳米活性炭吸附CT造影剂对淋巴结显影是否具有可行性,文献报道较少。第一部分:纳米活性炭淋巴结趋附性实验目的:本部分对注射于大鼠右后肢的纳米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nanoparticles, ACNP)在大鼠胭窝及腹股沟淋巴结的移行和分布进行观察,为纳米炭的淋巴趋附性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于大鼠右后肢小腿处皮下注射O.1ml的活性炭悬液。分别于注射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5小时,6小时、12小时将被注射的大鼠先用拉颈髓法处死,切开右后肢皮肤,显露其胭窝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观察其染色情况。结果:注射纳米活性炭1小时后的大鼠,胭窝淋巴结开始出现黑染,而腹股沟淋巴结未发现明显黑染,注射纳米活性炭2小时后的大鼠,胭窝及腹股沟淋巴结都出现黑染,胭窝淋巴结黑染更为明显。结论:纳米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淋巴趋附性作用,纳米活性炭的移行与淋巴回流的方向一致。第二部分:正常大鼠胭窝淋巴结在CT上的显影实验目的:利用纳米活性炭的淋巴趋附性以及其对药物的吸附作用,观察分析在大鼠右后肢小腿皮下注射吸附碘海醇注射液的活性纳米炭混悬液后在CT对大鼠胭窝淋巴结的显影效果。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大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碘海醇注射液及吸附碘海醇造影剂的纳米活性炭于大鼠右后肢小腿皮下,注射后0.5、1、1.5、2、3、4、6小时通过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CT扫描,比较这三组大鼠的胭窝淋巴结的CT值。结果:吸附造影剂纳米炭组大鼠胭窝淋巴结于注射后2小时CT值达到峰值,并在之后CT值缓慢下降,但始终高于碘海醇组,生理盐水组CT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动物实验证明纳米活性炭吸附CT造影剂在大鼠淋巴结内对药物有一定缓释性,纳米活性炭吸附CT造影剂(Omnipaque)在多排螺旋CT上对大鼠正常淋巴结显影有一定的效果。第三部分:转移胭窝淋巴结大鼠模型在CT上的显影实验目的:利用纳米活性炭的淋巴趋附性以及其对药物的吸附作用,观察分析在大鼠有肿大的转移淋巴结的右后肢小腿皮下注射吸附碘海醇注射液活性纳米炭混悬液后在CT对大鼠肿大的胭窝淋巴结的显影效果。方法:将转移淋巴结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大鼠分别注射碘海醇注射液及吸附碘海醇造影剂的纳米活性炭于大鼠右后肢小腿皮下,注射后0.5、1、1.5、2、3、4、6小时通过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CT扫描,比较这两组大鼠的胭窝淋巴结的CT值。结果:吸附造影剂纳米炭组大鼠胭窝淋巴结于注射后2小时CT值达到峰值,并在之后CT值缓慢下降,但始终高于碘海醇组。结论:动物实验证明纳米活性炭吸附CT造影剂(Omnipaque)在多排螺旋CT上对大鼠的肿大转移淋巴结显影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