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指对三类及其以上抗生素不敏感,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高,给抗生素选择带来困难。儿童败血症及时诊治较困难,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死亡率高,关于如何及时诊治、减少多重耐药菌流行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了解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危险因素,总结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为提高诊疗、减少耐药菌流行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从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阳性且药敏提示多重耐药,同时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患儿临床资料。使用法国mini VITAL全自动血液培养仪、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鉴定药敏仪培养细菌和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NCCLS2000年药敏试验操作标准推荐的方法检测ESBLs。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 结果: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伴随疾病包括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均在新生儿中,造血系统肿瘤均在非新生儿中。新生儿败血症常见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侵入性操作史及围生期窒息史(宫内或生后7天内发生),非新生儿败血症常见危险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史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使用史(阳性血标本采样前7天内)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多重耐药及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分离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败血症中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史较多,非新生儿败血症中除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外的头孢菌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史较多。多重耐药菌分离率97.1%,未发现泛耐药株。对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0%,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97.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头孢菌素类耐药率、氨曲南均>85%,其中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85.3%);亚胺硫霉素、美洛配能同时耐药菌耐药率11.8%,其中ESBLs阳性3株。对左旋氧氟沙星均敏感,环丙沙星不敏感7株(中介5株,耐药2株)。25株检测了ESBLs,阳性19株(76.0%),分别同时碳青霉烯类耐药3株、环丙沙星中介3株、阿米卡星耐药2株,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KPC-2基因阴性。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6天),治愈率66.67%,其中8例根据伴随疾病(造血系统肿瘤、NEC)分别联合抗真菌、厌氧菌而治愈。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中,考虑NEC时,使用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可控制感染。死亡病例中均是ESBLs阳性菌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败血症均治愈或好转。 结论: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多重耐药严重,产ESBLs高,未发现KPC-2基因,需警惕泛耐药菌株的产生。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使用史的败血症患儿易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加强抗生素使用史的确证,不仅可提高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有效率,还可减少多重耐药,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流行。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同时联合抗真菌、厌氧菌,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碳青霉烯类耐药败血症伴随NEC,使用环丙沙星联合抗厌氧菌可控制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非碳青霉烯类耐药,同感染相关死亡有关。推测我院血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ESBLs,ESBLs合并外膜孔蛋白的减少或缺失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