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集体移动发起阶段决策机制的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危机重重的生活环境,动物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活着。然而再如何谨小慎微,单独的动物个体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中依然显得势单力薄和不堪一击。由于动物个体绝对力量的增长太过缓慢,因此,动物进化出了群居生活来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自然界。群居生活,收益与付出并存,例如群居能够让群内个体降低寻找食物的消耗、增加对天敌来袭的预警、降低群内个体被天敌捕食的风险等;然而为了获取这些收益,群中的个体需要牺牲部分意愿和动机,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及节律,以便与动物群的活动协调一致并维持群体的聚合度。如果动物群内个体仅凭自身意愿一意孤行而未考虑其他群成员,它会脱离群体生活,从而丧失群居带来的利益,直接暴露在潜在的危险之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群居生活带来的收益,动物群内成员需要就何时何地进行取食、移动、休息等行为进行集体决策。群居动物的集体移动行为,是了解社群集体决策及其机制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工具。集体移动,是指社群内个体在保持社群聚合力的前提下,朝着相同的方向(不同个体有不同潜在的方向选择),同步移动(不同个体有不同潜在的时间选择),直到社群停止位移或者开始其他行为,这其中所涉及所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集体移动行为,不但涉及社群内信息传递机制、社群协调机制,而且还涉及决策制定机制以及个体决策对集体决策的贡献与叠加,成为探究集体决策的“金钥匙”。本研究基于课题组近20年利用近距离观察技术对秦岭山脉中段南北麓秦岭川金丝猴的连续观察,以川金丝猴最为常见的一雄多雌社会单元(OMU)集体移动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体移动发起阶段的移动发起决策和启动决策这两个独立而又连续过程的研究,探究秦岭川金丝猴如何利用行为来完成集体决策的制定,期望回答以下科学问题:1.秦岭川金丝猴集体移动决策采用何种类型?2.集体移动决策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3.集体移动中个体如何参与到集体决策当中?川金丝猴集体移动发起阶段决策过程本研究共收集秦岭川金丝猴大坪峪社群6个OMU共1223次集体移动方向决策和865次移动启动决策的数据。通过目标OMU集体移动决策发起阶段过程划分、决策机制确定、影响因子衡量以及决策过程关系分析等,得出以下结论:1.川金丝猴集体移动发起阶段的决策可以分为两个独立而又连续的决策过程,既集体移动方向决策和集体移动启动决策;2.在这两个决策过程中,OMU内的成年个体均期望发起这个两个决策,同时其他成年个体对已经出现的发起进行表决。当支持移动发起尝试的个体超过一定数量,发起决策则被OMU所接受;3.对于影响川金丝猴集体移动决策的因素,个人属相例如年龄、性别、等级等并不是主要因素,而社会因素,如成年个体间的联署关系,是影响决集体移动决策成功的关键。川金丝猴集体移动中跟随者的参与规则本研究共收集到秦岭川金丝猴集体移动启动决策865次,通过对集体决策个体参与规则、影响因素以及决定决策成功阈值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川金丝猴的集体决策存在一个法定人数的阈值,当支持某一议案的成年个体数超过法定人数阈值,这一决策议案被整个社群所接受的成功率会急剧上升;2.在OMU个体进行移动时,成年个体,特别是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较高的个体,更期望占据移动顺序的前端位置。在研究区域内,川金丝猴的天敌捕食压力和食物资源丰富度均不是制约金丝猴集体移动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推断,个体的动机成为集体移动过程中,个体占据移动序列不同位置是移动的主要动力;3.在OMU内部,社会重要性是OMU内个体的重要属性。具有高社会网络中心度的个体不仅对集体移动决策结果影响巨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维系OMU内成员关系,维护OMU稳定方面,同样影响巨大。在未来的研究中,以下三点问题应当给予重点关注和解决1.在集体移动决策中,目前的研究只关注到集体移动决策如何通过具体的个体行为来完成决策,并没有涉及到信息的交流。但是野外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声音交流始终贯穿集体移动决策的全过程,信息交流是进一步揭示秦岭川金丝猴集体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关注2.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属于进化等级最高的重层社会体系,不同的社会层级,在集体移动中井然有序。目前的研究,只涉及到川金丝猴一雄多雌社会单元(OMU)层面,并未关注其他社会层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将研究目标从OMU的集体决策逐渐扩大至不同层级,直至整个社群。3.对于川金丝猴集体移动行为,其决策过程仅持续不到一分钟,如此快速的过程,包括了社会各层面的决策以及多种机制的调节,因此研究方法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多种方法无果后,使用录像机进行协助数据收集。此方法虽然能记录OMU的集体移动决策,但是对于超过100只个体的社群,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如何改进研究方法,成为今后本领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学位
酰胺基团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人工合成化合物和天然化合物中。酰胺化合物结构稳定,合成简单,因此以酰胺化合物为底物进行高效的化学转化成为了有机合成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本论文主要围绕非过渡金属条件下的酰胺类化合物C-N键切断反应,及将该反应用于多种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开展了如下研究:1)首先,我们在一个无过渡金属存在的碱性环境下,实现了炔酮化合物对酰亚胺化合物的C-N键切断反应,得到了
学位
学位
学位
TS-1分子筛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且环境友好的钛硅催化材料,它的合成及其作为烃类有机物选择氧化催化剂的成功应用,被认为是八十年代沸石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以具有新颖空心构型的新型钛硅分子筛(HTS-1)为催化剂,围绕其催化氧化性能及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多种烯烃为底物(单烯烃、二烯烃、环烯烃等)对HTS-1催化H2O2环氧化烯烃的多样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学位
目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目前,登革热治疗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登革热显示出较大优势。本课题主要研究从清热解毒中药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木犀草素的抗登革病毒作用并试图阐明其抑制作用机制。方法:1.木犀草素抗登革病毒的活性评价及其抑制病毒靶点研究:Cel Titer-Glo试剂盒检测木犀草素对Huh-7(人肝癌细胞系),BHK-21(幼年叙利亚地鼠肾细胞),V
学位
目的:本论文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疗效评估价与机制三个方面逐步深入研究职业性噪声聋(ONIHL)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电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的针刺作用机制。首先研究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在于:(1)明确(ONIHL)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2)明确ONIHL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神经免疫学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发病的机制;(3)探讨ONIHL伴发抑郁症状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