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量力是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成分.但由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张量力与其它核力成分混合在一起,因而其效应难以与非相对论框架下的张量力效应进行公平的、有意义的对比.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工作首次实现了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原子核张量力的定量提取和分析,使相对论理论和非相对论理论中的张量力效应的直接对比成为可能.并且,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RHF)理论以及本文中新发展的张量力提取公式,研究了原子核基态壳演化,中子滴自旋-轨道劈裂,以及原子核自旋-同位旋激发中的张量力效应,同时对张量力的强度进行了探索.首先,通过相对论两体相互作用的非相对论约化,明确了各介子-核子耦合中的张量力成分.采用RHF有效相互作用PKA1,研究了 Z、N = 8、20、28同位素链和同中子数链中的幻数壳演化.研究表明,张量力对幻数壳演化的影响十分显著.另外,相比于非相对论Skyrme SLy5wT和Gogny GT2有效相互作用,PKA1中的张量力强度偏弱.研究了Sn同位素链质子态1h11/2和1g7/2能隙随中子数的演化,以及N = 82同中子数链中子态1i13/2和1h9/2能隙随质子数的演化,发现张量力对再现能隙演化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张量力的贡献主要来自π介子赝矢量耦合.同时,对张量力的强度进行了探索,发现适当地增大π介子赝矢量耦合强度,特别是通过减弱其密度依赖性,可以改善对上述单粒子壳演化的描述.这一特征一定程度上对所谓的“tensor renormalization persistency”的观点给出了定量的支持.以从现实核力出发的相对论Brueckner-Hartree-Fock(RBHF)计算结果作为“准实验数据”,研究了中子滴单粒子自旋-轨道劈裂随中子数的演化.RBHF计算不包含任何超越平均场效应,因而可以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直接的对比.研究发现,π介子赝矢量耦合的交换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中的张量力占主导地位.平权地考虑各相邻闭(亚)壳中子滴之间的演化斜率,发现当π介子赝矢量耦合强度fπ整体扩大至原来的约1.4倍时,或密度依赖系数aπ减小至原来的约0.3倍时,分别给出两种方式下的最佳结果,并且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有效.这再次体现了“tensor renormalization persistency”这一特征.最后,拓展了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的自洽无规相位近似(RHF+RPA)方法,实现了包含ρ介子张量耦合的完全自洽计算,并研究了原子核的Gamow-Teller共振和自旋一偶极共振特性.同时,首次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原子核自旋-同位旋激发中的张量力效应.研究表明,对于现有的RHF有效相互作用,张量力主要通过平均场对Gamow-Teller共振产生影响,而对于自旋-偶极共振,则主要通过RPA剩余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若将π介子赝矢量耦合强度fπ整体扩大至原来的1.4倍,或将密度依赖系数aπ减小至原来的0.3倍,张量力仍主要通过平均场影响Gamow-Teller共振,而对于自旋-偶极共振,张量力既通过平均场也通过RPA剩余相互作用对其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