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校选课制的尝试在我国是伴随着大学园区的建设而产生的。跨校选课既是大学园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一个主要目标,还是衡量大学园区建设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跨校选课进一步反映了学分制、选修制功能拓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意识的转型和大学发展逻辑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跨校选课机制建设目前的发展水平,找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本文运用个案(南京仙林大学城和上海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分析和中一欧比较的方法,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内涵建设、配套改革等角度挖掘我国与欧洲(代表跨校选课的国际水平)发展水平所存在的差距。在领导与组织方面,跟欧洲相比,我国跨校选课仅仅是园区性、地区性的行为,发展程度依附于地方政府及所在园区的政策导向与协调水平,不能获得来自国家层次的制度支持和园区外的经费支持。在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上,欧洲形成了欧盟层次、国家层次、大学层次的树型网络并不断更新,我国的跨校选课网络功能不完整,更新不及时。在配套机制的建设上,欧盟启动了学分转换系统和教育质量监督与控制系统;我国尚未着手任何配套机制建设。从中-欧比较中总结出我国跨校选课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资源共享意识与利益权衡之间的矛盾,国家层面对跨校选课支持的缺乏和跨园区、跨地区跨校选课交流平台的缺失。在得出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我国跨校选课实践的因素和跨校选课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实行“课程资源共享补偿”、成立“全国跨校选课委员会”、打造地方文化价值观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