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源作为风沙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在沙丘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粒度及重矿物特征分析作为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研究沙丘沙源及沙丘形成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野外观测,对科尔沁沙地西部发育典型的响水河中游右岸沙丘群进行系统采样,在对沙丘形态、沉积砂粒度及重矿物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沙丘沙源进行研究。进而为河道管理与河岸沙丘整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滨岸及近岸沙丘沙源丰富,沙丘相对高大,远岸沙丘沙源有限,沙丘相对矮小。滨岸沙丘迎风坡出现由粗砂组成的褐色沙脊,远岸沙丘多出现由细砂组成的小型沙波纹,这是由于滨岸沙丘沙源含有大量粗砂而远岸沙丘沙源多为中砂与细砂。此外滨岸沙丘迎风坡出现面积不等的细砂片。 (2)研究区以中砂(45.95%)和细砂(34.73%)含量最多,整体上分选较好(0.70Φ),成近对称分布(-0.03),尖窄峰态(1.13)。受沙源粒径的影响,滨岸沙丘呈现出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细的趋势,远岸沙丘多数呈现出由迎风坡脚至丘顶平均粒径变粗的趋势,近岸沙丘两种变化趋势均有呈现。研究区河岸沙丘分选性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多呈现出变好或先变差再变好的趋势。 (3)沉积环境分析表明,有137个样品为河湖沉积环境,16个为滨湖沉积环境,12个为风成沉积环境,11个为洪水沉积环境。研究区沉积砂以湖相沉积环境为主,表明流水作用将砂物质运移至此产生沉积,在风、水交互作用下成为沙丘发育的沙源。 (4)研究区以石榴子石(44.47%)、绿帘石(17.74%)、赤褐铁矿(19.79%)含量最多。矿物种类以硅酸盐类矿物最多;从抗风化能力上来讲,较稳定矿物含量最多(63.04%)。通过重矿物指数GZi与ATi的分析,发现沉积砂的母岩类型包含中低级变质岩及中酸性岩浆岩。 (5)滨岸沙丘c1到近岸沙丘c3,ZTR值及重矿物稳定系数呈增大趋势,表明河谷谷坡地层沙源对下风向沙丘的影响主要为前3列沙丘;滨岸沙丘粒径粗,近岸沙丘粒径细,表明滨岸沙丘主要从河谷谷坡获取较多粗砂,近岸沙丘从河谷谷坡获取较多细砂。远岸沙丘c4到沙丘c7,ZTR值及重矿物稳定系数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表明远岸沙丘沙源主要为就地起沙,沙源主要来自于丘间地细砂。 (6)研究区北部近岸沙丘砂较中部及南部近岸沙丘砂粗,这是由于河流在研究区北部变迁,风力能从不同部位提取较深地层中的粗砂作为沙丘沙源。滨岸沙丘砂较粗,远岸沙丘砂较细,滨岸与远岸沙丘砂粒径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沙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