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White&Case律师事务所于2015年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高昂的费用已经成为国际仲裁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是仲裁程序进展缓慢),因此当事人迫切需要各种费用转嫁制度来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十年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诸多投资者认识到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与收益的不可预测性,他们开始在传统的投资行业之外寻找新的投资领域。一方面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期待转型的资金供给,第三方资助作为一种连结需求和供给的制度设计应运而生并日渐繁荣。本文分五章,从国际仲裁领域第三方资助的定义、利弊、历史背景、法理基础、各法域及国际组织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等角度入手,介绍第三方资助的基本情况,分析第三方资助的法理基础及相关法律制度,展望第三方资助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基于以上内容对我国规制第三方资助提出建议。第一章从第三方资助的表述和定义切入,为全文中的“第三方资助”找到恰如其分的英文表述,并结合诸多立法文件及学者著述对第三方资助进行定义。第二及第三节分别介绍了第三方资助的历史渊源与优势。第二章运用法经济学以及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一新一旧两种法学理论对第三方资助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第三方资助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不仅与法经济学理念相契合,而且符合传统的正义观念。第三章首先分析了第三方资助给目前的国际仲裁制度带来的挑战。正因为国际仲裁中一些传统制度与核心价值观念受到第三方资助的冲击,各法域及国际组织才从立法及司法领域对第三方资助做出回应,本文也从这两个角度分法域介绍目前的规制措施,并辅以一定的横向比较。英国和澳大利亚同为普通法系国家,在推广第三方资助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禁止助讼和包揽诉讼原则。德国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为确定第三方资助的法律性质提供了不同思路。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则在立法方面走在前列。国际律师协会制定了利益冲突清单,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则通过实际案例的裁决逐步形成对第三方资助的规制体系。第四章讨论了第三方资助中新的交易模式,尝试通过转变资助者-律师-被资助方之间的关系以规避传统模式带来的风险。这一交易模式并非是纯粹的空想或假设,目前已经在英美等国落地实施。当然没有一种制度或模式是完美的,本章在介绍新交易模式优势的同时还分析了这一模式的弊端,并就这些弊端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五章就完善我国第三方资助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受理的国际仲裁案件数量和标的额近年迅猛增长,但目前仅有的有关第三方资助的简略规定不足以应对现实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我国有必要针对第三方资助制定专门的仲裁规则——形式上可以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立法经验,即制定单行法或单行规则作为现有规则的补充和修订,内容上应关注第三方资助的披露、资助者对案件及当事人施加的影响、费用担保和不利费用承担以及仲裁保密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