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开始,全球主权债务危机频发,2011年7月,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事件引发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不同于希腊、冰岛等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欧洲国家,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约为22%,其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区分了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同之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硬性的债务偿还出现问题,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是由于债务无法偿还,而是软性的债务减免,透支了国家信用,国家信用评级遭降级而引发的债务危机。就像美国次贷危机来源于美国社会的信用透支、金融创新和监管的缺失一样,虽然目前美国国债不存在偿付困难的问题,但美国公共部门长期透支信用是个制度性积重难返的难题,而且美国公共部门隐形债务庞大,什么时候黑天鹅事件再次出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高福利、老龄化及一些政治因素,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削减开支,试图达到收支平衡的努力收效甚微,美联储通过持续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转嫁危机,对我国影响很大。现有文献主要针对美债单个方面的讨论较多,全面分析的文章较少,本文基于宏观经济学和宏观金融工程的理论框架,对美债危机的成因、形成机理、传导渠道及前景展望等方面对美债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的传导渠道和影响程度,提出了中国防范美国债务危机冲击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第1章说明了文章选题背景意义,论文框架及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内容。本文第2章为文献综述,学者们从实际经验和理论方法等方面对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影响机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的研究将从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影响等现实问题出发,采用以宏观金融工程和宏观经济学两大理论基础为核心的建立分析框架,并运用资产负债表方法、基于宏观资产负债表的流量分析方法以及计量经济学方法为主的研究方法,从影响来源、传导与影响机制、我国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第3章整理了美国公共部门债务结构的整理,首先将美国公共部门债务分为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和或有隐性债务四种,分别对这四种债务的总量进行了估算。截止2012年年底,美国公共显性债务总量约为19万亿美元,但依次加上直接隐性债务(为GSEs等提供的担保,总额约为14万亿美元)、或有显性债务(主要是社会福利基金、保险等提供的担保,超过36万亿美元)、或有隐性债务(为可能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企业等提供隐形担保,总额约为20万亿美元)后,债务总量约为90万亿美元,是显性债务的数倍,接近同年GDP的550%,在经济发生波动时容易为公共部门来自巨大的偿付压力。根据债务结构分析发现目前美国公共部门债务结构不合理,最主要的问题隐性债务的规模过大,在风险冲击来临时时公共部门兑现的隐形债务将会是个沉重的负担。另外,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重,联邦负债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公共部门整体债务呈现具有隐性债务庞大、增长势头加快、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常态化等特点。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次贷危机的影响、社会福利过高、债务结构及债务投资运用不合理等。美国债务危机的境内传导,是风险累积的过程,风险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通过信贷向金融部门传导,同时家户部门也通过存款承担着部分金融部门的风险,危机一旦触发,由于公共部门与金融部门间存在隐性担保关系,风险迅速累积到公共部门。第4章基于宏观资产负债表理论框架,结合美国债务头寸表的对内对外负债、宏观资产负债表的清偿力和流动性指标、政府部门的举债规模和负债能力、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等,分析了美国四部门间通过资产负债渠道的传导过程,整理了各个部门风险向公共部门汇总的过程、途径和大小,即主权债务向主权债务危机转化的过程。通过资产负债表间的存量变化反映出美国债务危机跨部门传导的特点和金融风险转移量的大小。本章基于建立的美国债务头寸表、宏观资产负债表、国际流量表,国家债务危机的境内传导来研究包括宏观经济部门传导机制、公共部门对金融部门的担保机制、以公共部门为核心的国家信用风险度量等三方面内容。通过分析总结出债务风险在传导过程中向主权信用累积并最终造成危机的过程。在研究了美国债务危机在美国国内的传导后,第5章研究美国债务风险冲击对中国的跨境传导。以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金融工程理论为基础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从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宏观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深入分析美国债务危机跨境传导过程中经济体的风险来源、脆弱程度和传导机制。基于宏观资产负债表和国际流量表,将存量和流量分析相结合,研究经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形成的直接和间接风险传导机制,刻画风险通过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和家户部门间形成跨境八部门的双边传导机制。在直接传导层面,主要采用账面资产负债表的流量与存量结合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在间接传导层面,主要基于风险调整资产负债表的金融担保机制思想,采用SVAR模型对其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在两个层次中,分别根据金融和贸易两条渠道设计特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和风险指标,从而达到对两条渠道分别研究的目的。基于此,分析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债权国,美国宏观经济变动对中国各部门宏观资产负债表造成的冲击。在直接和间接传导层面都分别重点考察了贸易和资本渠道的跨境传导,通过资产负债表方法和SVAR模型,研究了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及美联储救助措施带来的主要经济变量变动指标,包括利率、汇率及贸易差等。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传导的时滞、强度和效率。在基于IS-LM-BP-MF模型和性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下展开对宏观部门风险指标及宏观经济指标体系的搭建。对中国而言,在中国货币政策坚持独立性的前提下,世界利率渠道最为显著,贸易渠道次之。文章最后根据前几章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美国债务危机的启示及中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政策利率机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财政收支结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同时考虑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有效搭配,立足于全球视角形成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构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