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反映着事物的运动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逐渐被量化,时间制度也逐步形成。我国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进入清朝之后,受西学影响,中国传统的时间制度也发生了改变。但清代时间制度的变化并不是匀速进行的,以鸦片战争为界,鸦片战争之前,传统的时间制度变化缓慢;鸦片战争之后,传统时间制度的变化速度加快。这种先慢后快的变化趋势与清代社会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从清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这一时间段内清代社会的变化及时间制度的变化。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迎来一个高峰。西学传入中国,西学中的天文学知识及钟表器械等对我国传统的时间制度产生影响,我国传统的时间制度开始发生改变。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虽然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如耕地面积扩大;资本主义萌芽持续发展;对外贸易繁荣等,但是这些变化大都不具有变革性。清代社会仍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人们并不需要新的精确的时间单位。清朝士人固守传统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因而在此阶段内时间制度变化的速度较慢。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从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这一时间段内清代社会发生的巨变及时间制度的变化。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破产,近代工厂与近代交通方式相继出现。政治上,清朝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清王朝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文化上,战争的失败挫伤了清代士人的自信心,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崇洋风气盛行。中西文化交流也呈现出新特点,前期平等、双向的交流逐渐演变为以西方为主导的单向交流。近代工厂、交通、新式学堂大多采用新的计时单位,钟表也渐渐走入百姓家中,人们对于精确时间的需求增加,时间制度的变化速度也相应加快。鸦片战争后,沿海都市地区由于开埠通商时间较早,经济发展迅速。内陆乡村地区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经济发达的沿海都市,时间制度的变化速度较快,人们普遍使用新的时间单位。而在内陆乡村地区,时间制度的变化并不明显,新的时间单位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第四章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清朝时间制度的变化是我国传统时间制度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变化的曲线与清代社会的变化曲线大致相同。鸦片战争之前,清代社会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时间制度虽开始发生变动,但幅度不大。鸦片战争之后,清代社会发生巨变,时间制度的变化速度也随之加快。由于鸦片战争之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时间制度变化的程度也呈现出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