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的心理探索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庾信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文人,他的作品得到了后世学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而他人格的矛盾性又是后世争论的焦点。这些年来对庾信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很多研究者对庾信的仕历、思想、文风、地位等做出了许多宝贵的探索,但由于作家经历的复杂、思想的厚重、情感的丰富及作品的多样性,对其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实际上,要想更好的了解作品,就需要更深入的去了解作家本人,本文就试图从庾信的心理世界入手,还原一个最客观最真实的庾信。  庾信的一生可以以公元554年(梁元帝承圣三年)入北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庾信后期的情感、思想与行为充满了矛盾。在庾信身上一直存在着“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相悖。在庾信的理想人格中,又有着儒家和道家两种理想人格,这与他接受儒释道杂糅的思想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庾信虽然有着崇高完美的理想人格,却在现实之中又表现出最真实的软弱性与协调性,虽然屈节北周,始终自惭形秽,但对北周当权者又多有阿谀奉承之词,同时又处处表现出求官之意。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冲突相悖,也使得庾信最终背上了道德焦虑这一可怕的沉重包袱。在庾信的身上,不仅存在“理想人格"与“外在人格”的相悖,还存在着对“理想人格”的信守、怀疑与放弃的思想冲突,处事态度与价值观念上的矛盾最终导致他于内心自遣自责、始终无法安宁的生命悲剧。  庚信的很多作品流露出浓厚的自卑情结。他由南入北之后抒写的大量乡关之思、亡国之痛的作品,既是其情感、生活巨变的强烈表现,也是其自卑心态的充分反映。门第优越感的消失、高贵价值被贬低、文化幻灭感这三个方面是庾信自卑情结的成因。在历史的巨变中,庚信苦闷、仿徨、痛苦,但他终究还是接受了现实,开始为新朝服务。虽然痛苦,但庚信成为了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从而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正是这痛苦的积淀,孕育了他暮年情动江关的作品,升华了他的文学成就。庾信在生活遇到强烈的变故之后,能痛定思痛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人生,笔者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一个精神贫乏、缺少独特个性与思考的人,一般是不会有如此的精神危机的折磨,更不会在经历变故的茫然与苦痛之后,能用理性精神去反思人生,反思历史,从这点不难看出,庾信虽然有着文人软弱的性格,但也不乏其自身的理性精神,这点是值得肯定的。把庾信归位于历史的长河中去看,他是个难免在个性上有缺陷的普通人,因此我们在考察这类文学家时,就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研究,争取能对这个人的全面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补正。
其他文献
粉末冶金技术是公认的绿色技术,具有节能、节材、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粉末冶金主轴承盖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结构零件,论述了其结构和性能特
多孔盘零件板料薄、冲孔数量多,需要多种工序进行冲压。根据该零件的结构特点,拟订了复合模冲压成形的工艺方案。对弹簧、橡胶、气垫压边装置工作压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了
重视“思想”的表达是沈从文的自觉意识,也是他创作的一种重要价值追求。以往的沈从文研究未能直接对沈从文思想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也相对忽视了它的复杂性,更未对“沈从文是
“咸通十哲”是晚唐诗坛的一个作家群。他们以诗得名,“十哲”而十二人,分别为:张乔、许棠、喻坦之、剧燕、任涛、吴罕、张蠙、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他们生活于自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无疑是一位成绩卓越并扬名于中外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孤独的求索,对乡村、都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着。本文试图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其独特的人生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重点介绍了镇流器冲片双排无废料级进模结构设计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模具的排样工艺,解决了模具无废料冲制的关键技术.模具采用双排无废料的排样设计,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
轴瓦是内燃机的重要零件之一,主要起支承载荷和传递运动的作用。该零件要求的尺寸精度高,且零件表面标识要求字迹清晰、无残缺、无突起感,现在生产基本是采用单工序制造,导致
介绍了折板式U形弯曲模具设计的要点,其毛坯依靠活动凹模块上的销钉或活动凹模腔定位,并利用外折板底面与凸模两侧设计倾角补偿工件回弹;阐述了该模具设计依据,其弯曲件拐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