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种子及一年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和苗木盆栽试验,研究绒毛白蜡种苗在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下萌发、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探讨了绒毛白蜡对盐和碱胁迫的反应,并初步探讨了盐碱双重胁迫下绒毛白蜡的交叉适应性。主要试验结果如下: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都明显的抑制绒毛白蜡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碱性盐胁迫下盐碱度递增,下降趋势变大,高盐高碱的共同作用结果远远大于单纯的高盐或高碱,SOD的活性总体上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AT在不同处理组间均呈上升的趋势。中性盐与碱性盐胁迫明显抑制了绒毛白蜡苗木的高生长和生物量,两种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的根茎比显著增加,通过改变根系营养物质的分配可能是绒毛白蜡在逆境下的重要生存对策之一。中性盐胁迫下,绒毛白蜡叶片的膜透性和MDA含量上升。碱性盐胁迫初期,绒毛白蜡细胞膜透性降低,之后开始上升,MDA含量也大致呈上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膜脂过氧化作用是造成绒毛白蜡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主要因素。中性盐胁迫下,绒毛白蜡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变化一致,初期都是上升趋势,从而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在胁迫末期,三者活性下降,表明了绒毛白蜡抗氧化能力的下降。碱性盐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变化比中性盐下复杂的多,并不呈现单一的变化趋势。中性盐胁迫下,绒毛白蜡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碱性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的叶绿素a、b含量总体逐渐降低、叶绿素a/b变化较为复杂,规律性不明显。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都促进了绒毛白蜡苗木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绒毛白蜡苗木的脯氨酸含量中性盐胁迫下明显上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碱性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趋势也基本平稳,可能在碱性盐胁迫下由于碱的因素中和了部分酸,造成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碱性盐胁迫下绒毛白蜡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中性盐胁迫下的数值,双重胁迫促进了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这可能是绒毛白蜡对交叉胁迫的一种适应。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中性盐与碱性盐胁迫下,Na+在不同组织中分布的趋势是根最大,茎次之,叶最小,可能是绒毛白蜡根部和茎部积累了大量离子,限制了离子向叶部的运输,防止了叶片因盐分积累过多过快而死亡,可能是绒毛白蜡抗盐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K+的分布与Na+相反,叶中的K+含量最多,其次为茎,根中最小。中性盐绒毛白蜡的RS值(指植物根中的K+、Na+离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选择性)增大,说明绒毛白蜡的根选择性的向地上部运输K+而限制Na+的运输是绒毛白蜡耐盐的原因。碱性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的RS值是大致先上升后下降。绒毛白蜡在中性盐胁迫初期限制光合的主要因子是气孔限制,之后是非气孔限制,绒毛白蜡在碱性盐胁迫下,光合作用的变化是由气孔限制所引起的。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将不同胁迫处理对绒毛白蜡的伤害程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其顺序: D4>C4>E3>D2>B1>A1>A4>D1>E1>E2>B3>B4>D3>A2>C3>C1>A3>C2>B2试验结果证明,盐胁迫与碱胁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胁迫,应将碱性盐胁迫称为碱胁迫,而通常所说的盐胁迫应仅指中性盐胁迫,而且两者具有明显的交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