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与密西西比河口沉积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比较研究:以色素为生物标志物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河影响下的边缘海(RiOMar)系统是陆地和海洋环境间物质流动的重要界面,约有80-85%的全球碳埋藏发生在大陆架边缘,沉积作用在这里显著增强,有机物质在这里发生沉降、埋藏和转化作用,是受人为活动显著影响的全球环境变化的自然“记录者”。沉积色素是河口系统环境变化的有效生物标志物,能用来重建过去光养群落和初级生产,能反映增加的营养盐输入等因素所引起的富营养化水平的变化,能指示有机物的来源和归宿等。   本文以长江和密西西比河影响下的边缘海系统的沉积物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有机碳、总氮、碳氮比、稳定碳氮同位素以及沉积色素等地球化学参数,阐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两系统沉积有机碳的输送、保存以及富营养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异同。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优化了沉积色素的提取方法。基于考虑了最优提取所需条件的L9(3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发现沉积色素提取规程的选择应在考虑色素极性、稳定性、提取难易度等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研究的目的来进行。最优的沉积色素提取规程中应包括提取前将沉积物样品冻干这一步骤。就影响沉积色素提取的因素而言,提取试剂最重要,提取时间次之,提取次数、溶剂体积与样品重量的比值则影响最小。对于长江口沉积物样品而言,若以非极性的叶绿素a及其衍生物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时,最优的提取方法是,用3 mL纯丙酮提取1 g冻干沉积物2次,其中第一次提取静置12 h;若以极性的特征类胡萝卜素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浮游藻类结构的变化时,最优的提取方法是,用3 mL体积比为80∶15∶5的丙酮、甲醇和水的混合提取剂提取1 g冻干沉积物2次,其中第一次静置3 h。   (2)研究了长江和密西西比RiOMar研究区域海洋自生有机碳的埋藏。两RiOMar研究区域沉积有机碳既来自于海洋自生又来自于陆地输入。稳定碳同位素估算的保存在长江RiOMar的陆源有机碳对总沉积有机碳贡献率为30%左右,而在密西西比RiOMar却难以用本研究测定的参数准确估算,因为其陆源输入的稳定碳同位素信号与海洋自生稳定碳同位素的差异不明显。各脱镁色素的相互关系表明,在长江RiOMar,浮游植物细胞自身衰老过程和浮游动物摄食过程对叶绿素a的降解转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密西西比RiOMar,浮游动物摄食过程对叶绿素a的降解转化则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两RiOMar区域沉积物.水界面的海流流速等物理条件的差异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本研究涉及到的所有站位均位于沉积物和有机碳的主要沉降路径带上。大量的有机物质在河口站位沉降、转化和埋藏了;虽然有机物质沉降到了侵蚀性站位,却没有在这里埋藏,而是转移至他处了;离河口较远的东海内陆架区域和密西西比海底峡谷都是有机物质的主要埋藏地点,这与RiOMar自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3)研究了长江和密西西比RiOMar研究区域富营养化的历史变化。尽管沉积色素能快速地埋藏到高沉积速率的河口区域,但是由于沉积色素在埋藏到积累层后早期成岩作用引起的再矿化作用非常显著,因此来自这种类型区域沉积物岩心的色素生物标志物不适合指示浮游植物丰度和富营养化历史变化。远离河口的沉积速率较低区域沉积物岩心积累层中的沉积绿素是长江和密西西比RiOMar生态系统研究区域环境状态变化的合适生物标志物。长期大量陆源生源要素的输送是富营养化的主要起因;脱镁色素生物标志物很好地记录了富营养化效应的历史进程。在长江RiOMar区域,记录的富营养化效应主要是与人为营养盐输入增加相关的浮游植物丰度的增加,而在密西西比RiOMar区域,记录的富营养化效应不仅是藻类生物量的增多,还包括与富营养化相关的低氧引起有机物质保存效率的改变。输送到长江RiOMar区域的营养盐已经超过密西西比RiOMar区域的水平,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会继续增加,为保障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健康,建议采取措施降低人为生源要素输入量的增长速率。
其他文献
自Fujishima等人对外公布了Ti02电极光分解水的重大发现以来,在催化领域掀起了大规模的探索,其中Ti02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能够有效去除污染物质,不会对环境形成二次污染,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并实现工业化运用的催化剂。氟碳铝单板因其质量轻、刚性好、强度高以及耐候性好等优点而被用作为新型建筑材料。但是严重的社会污染,为氟碳铝单板的清洁维护带来了难题,这使得人们热衷于研发一种具有
随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运用,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常用的掺合料资源出现紧缺现象,而我国玄武岩天然矿物藏量丰富,廉价易得,将其作为混凝土掺合料代替粉煤灰等高价掺合料
由于良好的光学、电学、热学和机械性质,银纳米线及其复合物在柔性透明导电膜,催化剂,传感器,以及能量转换与存储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银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开发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超细银纳米线和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和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超细银纳米线的制备以乙二醇和一缩二乙二醇混合作为溶剂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控制剂(NaCl和KB
纳米硫酸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由于其在涂料、塑料、橡胶及造影剂方面的应用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粒径小、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的硫酸钡纳米颗粒是获得优良性质的关
In2O3材料是一种重要的n型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强的蓝光发射、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反射率,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中。掺杂的In2O3纳米材料具有块体材料没有的发光
现代战争中,隐身技术的发展是提高武器装备生存突防、总体作战效能的重要手段。理想的吸波材料要求具有“薄”、“轻”、“宽”、“强”的特点,单一组分的吸波材料很难同时满足
本文首先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国产高分散白炭黑的元素组成、表面基团、粒子微观结构和尺寸分布等进行了表征:然后
本文以聚酯多元醇2000(POL356T)、甲苯二异氰酸酯(TDI)、BEPD、N120、二羟甲基丁酸(DMBA)、三乙胺、丙酮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丙酮法制备了一系列的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探讨了BEPD
PIG是一种三引脚加速度传感陶瓷芯片,不同引脚间的阻抗随输入的频率不同呈现一个规律的连续性变化,其最低阻抗所对应的频率对传感器性能影响尤为重要。本文设计了基于AD5933的矩阵式频谱分析系统,应用于PIG激光调整工艺中,对PIG最低阻抗所对应的频率进行快速的测量。PIG有三个探针测试点A、B和C,需分别找到AC、BC、ABC和AB之间的最小阻抗值时的输入频率,通过单片机以及运用一些芯片实现A、B、
硒化镉量子点(CdSe Quantum Dots,CdSe QDs)是研究最早的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之一,因制备工艺成熟、发光效率高、光学性能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及光电领域。但在生物医学上应用CdSe量子点还需解决其亲水性及毒性大等问题。本论文从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硒化镉/硫化锌镉量子点(CdSe/ZnCdS QDs)出发,利用不同种类的硅烷偶联剂与量子点的相互作用,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