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40年代中后期自由主义学人的一个群体研究,其主旨在于剖析和解读40年代中后期自由主义学人特有的思想状态和政治活动方式。 战后特殊的历史机缘,为40年代的自由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舞台。空前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使他们一方面汇聚于人文报刊,同时又组党参政,构成了议政与参政交相辉映的图景,其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是前代所不能比拟的。与40年代自由主义学人的活跃相比,学界的研究则冷清许多,系统性的研究著作暂付阙如。本文试图对此做一点尝试。 本文的基本理论预设是:自由主义者学人作为观念的创造者和阐释者,在思想领域的探究具有相当的超时代能力,他们始终关注于人类与社会的基本发展态势,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人性化充满向往,此种终极关怀是自由知识分子最基本的品质。但是现实中的自由主义者却无法离开制度与话语环境的制约,因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背离是自由主义者在特定时期必然遭遇的困境,而且这种困境实际上是无法逾越的。有鉴于此,本文的研究路径基本上是三条线索:一,思想层面的自由主义者,颇具自主性和创造力。他们一方面与世界潮流保持高度同步,同时又对现阶段的社会现实予以深切关注,在充满人文情怀的思考中,构建着理想的社会制度图景。二,现实层面的自由主义者,极具批判精神。作为独立的行动主体,他们以足够的批判态度面对两大政治集团以及与国事相关的若干重大问题,正是在各种评判中更准确地把握了他们对自由主义的认知和理解。三,政治实践中的自由主义者,表现最为软弱和无奈。他们无力改变现存的社会秩序,而只能在现实政治的逼迫下不断地左右妥协,以至最终完全失去自我。通过三种路径关联性的交互考察,试图比较完整地勾勒出40年代自由主义学人的整体面貌。 按照这一构想,本文分6章进行叙述。第一章勾画了40年代自由主义者的基本生存状态,并对他们的思想渊源以及历史语境给予了特别关注。第二章划分梳理了自由主义者参与政治的两种类型,尤其对数种有影响的自由主义期刊及其汇聚其间的学人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订和分析。第三章对中间路线的产生过程给予全面考察,从参与政协决议的制定到中间路线正式提出,以及围绕中间路线展开的两次讨论。第四章全面考察和辨析了40年代自由主义的社会理想,主要包括自由主义者对与政治民主相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及价值观念的理解;对经济领域以所有制为中心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合而为一社会理想的确切内涵,以及几种颇具代表性的学说。第五章具体展示了现实政治中自由主义者有别于国共两党的中间立场。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国共两党及其政权的认识与评价;实际的居间调停与和平主义立场;对若干政府举措的评价;对美苏两国的态度以及矛盾的美国情结。第六章以自由主义阵营的分化及中间道路的破产为线索,分析他们从不同的政治取向到逐步分化,乃至最终做出自觉或无奈的选择.结束语部分对自由主义学人及中间道路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入反思。 通过以上论述,以期展示如下事实:一、自由主义者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合而为一的社会理想,将社会公正问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对社会合法性基础的再度追问,一方面反映出自由主义的世界性趋向,同时也折射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自由主义在社会领域的扩展,无疑是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新发展.他们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一系列思考和探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二、自由主义者以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核心的和平改良路线,展示了国共之争中中间势力特有的政治理性,并为中国现实政治的演进树立了又一种标尺。然而守望于秩序中的变革,与中国政治的贯有逻辑产生了严重冲突,其自身的兴亡表明他们终究无力生存于现实政治的逻辑之外。三,自由主义者的发言位置与活动方式皆以西方理念为基础,这与中国社会产生了天然的距离。他们既缺乏与民众联系的渠道,又不能对现实政治给予有效的影响,左右妥协成为现实中无法逃离的选择.事实表明,理想与现实的背离是特定时期中自由主义者无法逾越的,其自身的悲剧性命运也由此而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