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特殊的英语语言形式,英语中动结构一直是国内外诸多学者所广泛关注的话题。由于其研究涉及十分复杂的语言学知识,学者们分别从语义学、句法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典型事件模型”这一新的视角来对英语中动结构进行阐述,对不同类别的英语中动结构进行分析,发掘其内在的认知机制。本研究以定性的方式开展,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根据主语的不同,英语中动结构被分为五类:受事、工具、材料、感事以及处所类中动结构。前三类中动结构可以用“行为链”来进行分析。其“能量头”都由具有类属性特征的“隐含施事者”来充当,而“能量尾”则都为“受事”。三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受事分别为“主语”,“类属性的隐含受事者”以及“主语制成的物品”。感事类中动结构需用“心理行为链”来进行分析,其“能量头”为主语,即“感事”,而“能量尾”由具备类属性特征的隐含“被感事”来充当。处所中动结构的研究需借助“舞台模型”这一概念。这类结构中的主语“处所”是整个事件的“背景(舞台)”,而句中还存在一个“隐含的施事”,或者还可能存在一个“隐含受事”。它们在“舞台模型”中充当“参与者(演员)”的角色,在“处所”的范围内活动。根据谓语动词不同,英语中动结构可以分为活动动词类和完成动词类中动结构。本文首先用“典型事件模型”理论探讨了另外两类动词——终结类动词和状态类动词不能够成为中动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活动动词类和完成动词类中动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其不同之处在于完成动词类中动结构能量传递过程的最后阶段存在一个结束点,而与之相反,活动类动词中动结构的能量传递阶段是无界的。根据附加词不同,英语中动结构可以分为难易类附加词、成果类附加词和比较类附加词中动结构。“典型事件模型”理论详细介绍了三者之间的不同:难易类附加词描述的是整个行为过程,需与能量传递过程相连;而成果类和比较类附加词则仅仅描述行为的最终结果,只与行为链的尾端相连。此外,难易类及成果类附加词的标度都包括正负两极,而比较类附加词的标度一般只包括正极。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认知视角来解读英语中动结构,能够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中动结构的内在生成机制,加深对中动结构的认识,不仅能区分其内在差异性,还能将其与其它结构区分开来,进而在语言使用中更加合理地应用英语中动结构,促进语言多样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