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拔除兔上下4颗切牙的方法建立兔即刻种植模型,在拔牙窝内分别即刻植入镧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钛螺纹钉和羟基磷灰石涂层钛螺纹钉,观察并检测两组钛螺纹钉周围骨结合的情况,探讨镧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作用。方法:1钛螺纹钉表面涂层的制备:首先,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36颗钛螺纹钉表面制备出羟基磷灰石涂层。完成后再随机取出24颗钛螺纹钉浸泡于浓度为0.1mol/L的硝酸镧溶液中,制备出植体表面的镧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2实验动物的分组: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9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6只,对照组3只。术后4周、8周、12周时将分别处死实验组动物2只,对照组动物1只,获取并保存标本。3动物模型的制备:采用分次磨除牙体的方法拔除兔上下颌4颗切牙。方法为:局麻下用低速裂钻自切牙牙冠切端向牙颈部逐步磨除牙体组织,每次磨除约2-3mm至断端平龈,每隔一周磨一次,共4次,第四次磨除完成后一周于全麻下拔除兔上下颌所有切牙。4钛螺纹钉的植入:拔除兔上下颌4颗切牙后,为使钛螺纹钉获得初期稳定,所有拔牙窝先充填入适量异种冻干骨。随后实验组4个拔牙窝内即刻植入镧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钛螺纹钉,严密缝合使牙龈覆盖螺纹钉。对照组4个拔牙窝内则即刻植入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螺纹钉,严密缝合牙龈覆盖螺纹钉。术后连续给实验动物肌注庆大霉素7d,4U/d,防止伤口感染。5观察结果:分别于术后4、8、12周时,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动物,其中实验组2只,对照组1只。解剖得到兔双侧上下颌骨离体标本,大体观察钛螺纹钉有无松动、脱落,钛螺纹钉周围骨质愈合情况;X线检查,观察钛螺纹钉与周围骨结合的情况;通过Digora Optime影像扫描仪测量钛螺纹钉周围骨组织的灰度值,进行骨密度分析,收集数据后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扭矩实验检测钛螺纹钉-骨界面的结合强度,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出上下颌骨标本中的钛螺纹钉,将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钛螺纹钉周骨组织成骨情况。结果:1活体观察: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健康无死亡,术区创口愈合良好,钛螺纹钉无暴露,钛螺纹钉周围牙龈组织无红肿、溢脓等感染情况。2标本大体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钛螺纹钉均在位,均无松动、脱落现象,且有一定固位力,钛螺纹钉与周围骨组织紧密包绕。但4周时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螺钉松动,钛螺纹钉与周围骨组织间可见缝隙。3 X线观察:所有标本中钛螺纹均在位,且钛螺纹钉周骨组织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术后4、8、12周相应时间点下的实验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4骨密度分析:术后4、8、12周相应时间的实验组钛螺纹钉周围新生骨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5扭矩力学测试:术后4、8、12周相应时间点的实验组钛螺纹钉扭矩峰值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6组织学观察:术后相应时间点下,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成熟度高,板层新生骨形成较快。术后4周,实验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骨陷窝形成,骨小梁呈网状排列,编织骨开始出现;对照组成骨细胞较少,骨小梁排列不规则,未见明显编织骨形成。术后8周,实验组可见板层骨形成;对照组板层骨较少。术后12周,实验组成骨细胞被大量骨细胞所替代,板层骨厚度增加;对照组骨细胞较少且板层骨厚度较薄。结论:1在即刻种植条件下,镧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均可获得钛螺纹钉与周围骨组织较好的骨结合与骨修复。2镧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较羟基磷灰石涂层有更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能促进钛螺纹钉周围的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