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分别针对东北微污染地表水和南方含锰地表水的水质特点,采用预氧化、强化混凝和膜组合工艺,开展了絮体形态控制对污染物去除影响及地表水中有机锰去除的试验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剪切力使絮凝体破碎并再絮凝的改变絮凝体形态方式可以强化混凝过程,有助于污染物的去除,改善出水水质。混凝剂种类和投量、水力条件、初始颗粒大小、有机物含量、碱度、离子强度等条件都会影响絮凝体的形态。当电中和机理占主导地位、混凝剂投量较低、水温较高、初始絮凝时间较短、剪切力强度较低时,破碎后絮凝体颗粒有良好地再生特性,形成的絮凝体更密实,沉降性能更好,出水浊度更低,可大幅度节省投药量,铝和有机物去除率也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较高的原水浊度、较大的初始颗粒、较少的腐殖酸含量有利于破碎絮凝体的再生长;增加碱度可降低絮凝体强度因子和再生因子,但一定的离子强度却可以改善絮凝体强度因子和再生因子。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和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某北方微污染地表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CODMn、DOC和UV254也得到了较好去除。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打碎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链,使得分子量分布在相对较小分子量区域;高锰酸钾可以使再形成的絮凝体颗粒分形维数更大,形成的滤饼层可全部冲洗掉,使跨膜压差增加的比较缓慢。
采用一体化全自动微型试验平台,对南方受污染含锰地表水进行了动态平行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多种药剂的单独和联合应用,确定出最适用的药剂组合和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与常规处理工艺相结合,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锰和有机物。采用本试验研究的结果和技术方案,经过水厂实际工程的改造和工艺优化,证实了选定的处理技术和工艺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完满地解决了水厂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