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成立至今只有短短不到三十年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成为全球备受瞩目的新兴市场。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我国上证A股上市公司数量1442家,深证A股上市公司数量2121家,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了48.67万亿人民币,内地股票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加深,在二十余年时间里跨越式的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世界股票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然而与其发展速度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开放程度还相对较低,境外投资者投资比例与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规模中所占的比例不相匹配。尽管股票市场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但是由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存在,股票市场开放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在促进我国与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波动风险。所以,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开放持谨慎态度,导致我国的资本账户相对比较封闭,境外资本进入内地市场会受到政策的限制和约束,境外投资者参与度远低于发达资本市场和其他新兴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广大海外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意愿。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势在必行。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沪港通制度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推出,打通了我国资本市场资金南下和北上的流通通道,进一步拓展了我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是一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制度创新。沪港通是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共同推出的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允许两地投资者买卖对方市场股票,为投资者进入双方股票市场提供通道,是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举措,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沪港通政策与QDII、QFII、RQFII等现行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互相补充,促进沪港两地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自由流动,拓宽两地投融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增强市场活力,提升我国内地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香港股票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拥有更加成熟的投资理念,香港投资者的进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内地股票市场在制度建设、市场环境、投资理念等方面的缺陷,缩小与成熟资本市场之间的差距。股票市场开放后,市场监管趋于严格,政府部门、证券分析师等中介机构、境外投资者的监督效应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都有可能降低沪港通标的股公司利润操控的动机和能力,进而影响其信息披露质量。沪港通的开通是我国融入国际市场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政策实施的经济后果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以沪港通的开通这一外生事件为自然实验背景,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探究了沪港通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沪港通政策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标的股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股票市场开放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效应,可以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资本市场上的信息透明度。(2)沪港通开通对标的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表明沪港通政策能够更好的抑制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3)沪港通对标的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在事前没有境外投资者参与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