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词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汉传佛教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便不断的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在这样—个佛教发展的高峰阶段,佛教思想必然与词相融合,融合之后产生的佛理词在佛教文学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僧侣作为佛教的“代言人”其创作的词则是佛理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理词的社会作用与文学陛方面问题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本文对僧侣佛理词的研究从佛教宗派、思想入手,将宋代词僧根据宗派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宗派的主要思想进行研究,将僧侣佛理词根据僧侣的佛教宗派、表现思想进行分类研究。总体来说,宋代僧侣佛理词的作者可大致分为两类,—类是禅宗的禅师所作的禅词,主要体现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思想特点。另—类为净土宗的净士词,则体现了净土那种利用念力感动佛主接引的纯粹精神信印。在这两种思想的指导下,宋代憎侣佛理词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学特点,如在题材上,禅词多选用公案、颂古来表现对禅的感悟,选用渔父、钓客、山川、景物等表现修禅的心境。净土词多选用与人民生活较为接近的题材,如生老病死、富贵荣华、爱恨隋仇等等。在语言方面,为了便于佛教的传播,体现佛的普渡之心。宋代僧侣佛理词多数使用的语言比较俚俗,这样即体现了宋代僧侣佛理词在从读者角度出发的创作思维。从读者角度出发,宋代僧侣佛理词,选择的事例贴近生活,便于理解与接受。运用的语言通俗易懂,编入词中朗朗上口。这即拉近了佛教与人民的关系则将词案头文学重新带到人民的生活中来。总之,宋代僧侣佛理词从作者的角度不仅展示了宋代僧侣在佛理词创作上的思想特点,还展示出宋代僧侣在佛理词创作上与众不同文学手法及语言特色。而这些鲜明的特点都十分符合读者在阅读时的理解能力及爱好。这也是为什么宋代僧侣佛理词在文学上不及文人词,却能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