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传统上认为“发汗”有利于药材的干燥,同时“发汗”后药材的颜色会有较大的变化,被认为是质量上乘的体现;现代研究表明,“发汗”过程往往还伴随着化学成分的变化,尤其是成分含量上的消长。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药材“发汗”机理的深入研究。厚朴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凹叶厚朴(M.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了厚朴需进行“发汗”的产地初加工。本文拟从药材外在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变化方面入手,探讨“发汗”对厚朴质量的影响,为优质中药厚朴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发汗”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对“发汗”的加工方法,“发汗”对厚朴化学成分及药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为本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2考察了“发汗”对厚朴药材干燥程度的影响。采用水分测定仪,对“发汗”厚朴与自然条件下干燥厚朴的水分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前3天内,“发汗”厚朴样品水分较自然干燥者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至第27天,与自然干燥者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第31天至第55天,较自然干燥者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发汗”有利于药材内部水分扩散,能提高厚朴药材干燥程度。3考察“发汗”对厚朴药材颜色及气味等性状的影响。采用色差计,对“发汗”厚朴与未“发汗”厚朴在药材颜色上的变化进行测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L*、α*、b*参数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L*、α*参数值在“发汗”厚朴与未“发汗”厚朴样品之间均存在差异,且与厚朴色度的变化呈直线相关关系,说明明度和红绿色度是评价厚朴样品颜色的主要指标,“发汗”厚朴双侧90%参考值范围:L*(52.22~59.42),a*(5.36~7.68),b*(22.04~27.05):未“发汗”厚朴双侧90%参考值范围:L*(38.42-47.31),α*(9.63~11.85),b*(18.48~25.53);采用电子鼻对“发汗”厚朴与未“发汗”厚朴在药材气味上的变化进行测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气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应用SIMCA-P11.5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PLS)分析,结果表明“发汗”厚朴与未“发汗”厚朴在PCA图及PLS图上能很好地区分。4对“发汗”改变厚朴药材颜色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考察了酪氨酸酶对厚朴苷类成分的影响,发现酪氨酸酶对厚朴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较强的酶解作用,推测“发汗”的加热过程破坏了药材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导致“发汗”药材颜色较未“发汗”者浅。5考察了“发汗”对厚朴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GC-MS技术对“发汗”与未“发汗”厚朴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汗”与未“发汗”厚朴样品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苯乙醇苷类成分、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以PCA及PLS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发汗”与未“发汗”厚朴挥发油成分及木脂素类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苯乙醇苷及生物碱类成分差异显著,与“发汗”厚朴相比,“发汗”厚朴中木兰花碱、木兰苷A含量显著降低;紫丁香苷及木兰苷B含量显著升高。以上述成分含量建立判别模型,“发汗”厚朴与未“发汗”厚朴能很好的区分;6考察了“发汗”对厚朴药材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制备“发汗”厚朴与未“发汗”厚朴木脂素类、苷类、生物碱类提取物,采用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法及DPPH法对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朴“发汗”后在清除自由基能力方面有上升的趋势。综上,本文从药材干燥程度、性状、化学成分及活性等方面,对厚朴“发汗”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厚朴进行“发汗”的产地初加工进而提高厚朴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