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语理论(Interlanguage/IL)是关于二语习得者语言系统的理论,1969年Selinker首次提及这一概念,随后于1972年正式将之提出。过渡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人们常常借助于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对它进行研究。过渡语研究成果确实有助于我们的外语甚至母语的教与学。朱梅萍(1990)是我国最早涉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本文对我国大、中、小学(主要为中学)阶段英语学习者书面表达中的过渡语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从纵向、横向进行比较。我们从研究中发现,困扰我国中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项目有动词第三人称单数~s遗漏/误加、Be动词误加/省、时态错误、冠词错误、介词搭配错误、主谓不一致、名词单复数错误、不定式错误、词性混用、所有格错误、并列句关联词空缺、拼写错误;初、中级阶段(大学一年级以前)学习者受母语迁移、目的语规则简化影响较大;高级(大学二年级及以后)阶段的学习者受目的语规则泛化影响较明显;过渡语水平和学习者的学习阶段呈正相关;英语词性、词义(概念意义除外)等方面的错误贯穿所有学习阶段,且易形成“僵化”。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改进教材编写、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师资水平和构筑“一条龙”的英语教学体制。我们希望本文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英语教学及教材编写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