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miR-152及miR-18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分析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估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子宫内膜腺癌47例,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0例,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脱垂患者共30例。分别于术中切取新鲜的子宫内膜病变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分别检测miR-152及miR-18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差异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两个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再到子宫内膜腺癌组进展中的变化。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评估二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1、miR-15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标本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9±0.416和0.583±0.226,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织中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2在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1/2、脉管间隙受侵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显示出更低的表达水平,在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也低于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不同病理分级、年龄及是否绝经的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R-15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9±0.416、0.714±0.239和0.627±0.214,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组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iR-18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标本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6±0.709和3.301±1.445,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2的表达水平在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于腺癌患者,在Ⅲ-Ⅳ期患者中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表达量差异在不同年龄、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在是否合并脉管间隙受侵、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绝经的患者中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miR-18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6±0.709、1.827±0.422和3.036±1.309,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1、以正常子宫内膜组为参照,miR-152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敏感度为86.7%,特异度73.3%。2、以正常子宫内膜组为参照,miR-182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6.7%。结论:1、miR-152与miR-18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失常,可能分别为子宫内膜癌的抑癌基因和促癌基因,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提示其对诊断评估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临床进展有一定的价值。2、miR-152与miR-182对子宫内膜癌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