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高发区生态工程防灾效应模拟评价研究——以构林坪泥石流沟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e83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多样,构造活动强烈,生态环境脆弱,加之频繁发生的极端降雨事件,使得我国山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其中泥石流灾害因其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的损失大,科学有效地防治泥石流灾害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生态工程治理是防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纵观国内外已有研究,目前针对生态工程治理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特别是缺乏针对地区特殊自然禀赋而设计的泥石流防治的生态工程研究非常匮乏,导致生态工程在泥石流灾害治理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以白龙江中游具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沟小流域——构林坪流域为例,联合使用SWAT模型和BASEMENT模型,以2020年8月17日泥石流事件为原型,完成了从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到泥石流启动和运动的全过程模拟。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泥石流灾害防治设计了37种生态工程模式,选用泥石流流深、流速等动力学参数和泥石流强度指数,在流域、坡面、沟道和断面多个尺度上,定量评判了不同生态工程模式对泥石流灾害的防灾效应,为白龙江流域中游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生态工程设计、实施和构建完整的泥石流生态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SWAT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明确指出对构林坪流域模拟结果具有较高敏感性的参数有:径流曲线参数、基流衰退系数、地下水滞后时间、浅层地下水径流系数、地下水再蒸腾系数等。采用SWAT模型开展构林坪流域的日流量过程模拟,日模拟校准过程的确定性系数~2为0.76,纳什系数为0.71,日模拟验证过程的确定性系数~2为0.70,纳什系数为0.69。(2)通过对BASEMNET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类似构林坪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背景的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敏感程度较高的参数设置条件。其中计算域的最大网格面积选择为10m~2,沉积物破坏角的角度选择为7°,推移质系数的选择为1.0。(3)通过将SWAT模型和BASEMNET模型联合使用,模拟了构林坪2020年“8.17”山洪泥石流事件,获得了泥石流流速与泥石流流深等关键参数,并选择泥石流强度指数(Debris flow intensity index)定量评判泥石流的危害程度。结果显示最大泥石流流深达4.712m,位于2号小沟与主沟交汇后的第一个弯道处;最大泥石流流速达4.762m/s,位于构林坪流通堆积区中段跨桥处;泥石流沟内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为20.19m~3/s~2,位于构林坪流通堆积区中段跨桥处。(4)从坡面治理、沟道治理以及将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的三个方面设计了生态工程模式。其中,分别以“退耕还林还草”、“自然植被恢复”、“保护耕地”为治理准则设计了31种坡面治理模式;以植被缓冲区宽度为变量设计了3种沟道治理模式;基于沟道治理与坡面治理的模拟结果设计了全流域综合治理模式。(5)模拟分析了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准则的18种生态工程模式情景下构林坪2018-2020年年均地表径流深。结果表明,所有治理模式情景与现状情景相比都有效降低了流域年均地表径流深。其中,治理效果最好的情景是S12情景(6°-25°坡耕地退耕为灌丛,25°以上坡耕地全退耕为林地),此情景的年均地表径流深为45.60mm,比现状情景减少了17.24%。比较分析坡度条件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2组模式,发现在P1坡度组合情景下,年均地表径流深为林地情景(S2,47.99mm)<灌丛情景(S1,47.99mm);坡度为P2坡度组合情景下,年均地表径流深为灌丛情景(S5,47.34mm)<草地情景(S6,48.15mm)。说明生态工程治理效果为:林地情景最优,其次为灌丛情景,其三为草地情景。(6)以“8·17”泥石流事件为现状情景,模拟31种坡面生态工程情景下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各种生态工程模式对泥石流的遏制作用。主要结论如下:a)对比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准则的18个生态工程模式的模拟结果:所有情景与现状相比,最大泥石流强度均有所降低。其中,S12情景的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最小,其数值为8.00m~3/s~2,相比现状情景减小了60.38%。对比坡度条件不同而植被覆盖范围不同的模式有:林地情景(S2,10.36 m~3/s~2)<灌丛情景(S1,12.62 m~3/s~2);灌丛情景(S5,10.14 m~3/s~2)<草地情景(S6,11.02m~3/s~2)。由此可以看到生态工程治理效果最好的为林地情景,其次为灌丛情景,草地情景最差。b)对比以“自然植被恢复”为准则的6个生态工程情景的模拟结果:选取构林坪流域8月17日下午15时主沟道上的断面3和断面4,发现所有生态工程情景与现状情景相比,2个断面的最大泥石流流深、流速、及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得到了有效降低。其中,断面3和断面4的最大流深与最大流速排序一致,均为Z6>Z5>Z4>Z1>Z3>Z2,说明Z2情景(6°-15°坡面草地恢复为灌丛,15°以上坡面草地全恢复为林地)的治理效果最佳,Z6情景(6°-25°坡面灌丛恢复为林地,25°以上坡面草地全恢复为灌丛)最差,但也达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此外,Z2情景降低泥石流强度的效果最好,其泥石流强度指数为9.09m~3/s~2,与现状情景相比减少了54.98%,Z6情景的防治效果最差,其泥石流强度指数为18.36 m~3/s~2,与现状情景相比减少了9.06%。c)对比以“保护耕地”为准则的7个生态工程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所选取的断面3和断面4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生态工程模式情景与现状相比,2个断面的最大泥石流流深、流速、及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得到了有效降低,最大流深与最大流速排序均为M3>M5>M1>M4>M6>M2>M7,说明M7情景(构林坪流域6-25°裸地改为草地,原有草地改为林地,25°以上退耕为林地,草地改为林地)的治理效果最佳。从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来看,M7情景的治理效果最佳,该情景下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为11.70 m~3/s~2,与现状情景相比减少了24.02%。(7)在构林坪流域百年一遇的降雨的条件下,模拟了泥石流流通区与堆积区沟道内植被缓冲区宽度分别为1m(B1)、3m(B2)、5m(B3)3种生态工程情景的防治效应。结果显示,相对于无植被情景,三种生态工程情景对泥石流均具有治理效果,且依此为B3>B2>B1。4种情景下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为:无植被情景>B1情景>B2情景>B3情景,较无植被情景,B1、B2、B3情景减小率达分别达31.79%、40.1%、52.60%。说明生态工程治理效益随着植被区域的增加呈现出减小的趋势。(8)基于以上结论,优选了坡面治理、全沟道治理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全流域综合治理的3种模式,模拟分析了各模式情景下的泥石流防治效应。结果显示,对比现状情景,3种治理情景均有效降低了泥石流的最大流深、最大流速和最大泥石流强度,而综合治理情景效果最优。综合治理情景下的最大泥石流强度指数为8.54 m~3/s~2,与现状情景相比,减小率达57.68%。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SWAT模型和BASEMNET模型的联合模拟方法,可定量模拟泥石流事件全过程,这在沟道尺度上定量评价生态工程防治效应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设计的所有生态工程模式均能有效降低泥石流规模和危险程度,起到遏制泥石流灾害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可为科学有效治理白龙江流域及类似泥石流高发区泥石流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正交异性钢箱梁桥的广泛应用得益于正交异性钢箱梁优异的力学特性,但其桥面板一直存在疲劳开裂问题。为了满足桥面板的翻修和加固需求,湖南大学邵旭东团队提出了钢-超薄UHPC组合桥面板,简称超薄体系。超薄体系的纵筋保护层厚度为15mm,由钢板与薄层UHPC通过超短剪力钉连接而成,其工程可行性已得到有关研究的证明。相较于传统的钢-混组合体系,超薄体系的整体受力性能更加优异,能够明显降低拉应力幅度,有效解决负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既有线路的使用频次逐年提高,钢轨承受的载荷水平也显著增大,钢轨伤损问题日益凸显,威胁行车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钢轨疲劳伤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延长钢轨的服役期限,维护列车运营安全,降低铁路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维弹塑性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结合Jiang-Sehitoglu损伤参量理论,对影响钢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因素展开分析。根据虚拟裂纹
学位
泾河上游的水文循环过程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改变,径流量显著减小,破坏了水文序列的一致性,发生了水文变异,给河流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研究泾河上游年径流序列变异类型、变异点位置、计算不同时期的水文频率、区分不同影响因素对径流的贡献率对于供水工程的设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基于1956~2020年泾河上游崆峒峡水库站、平凉站、泾川站、
学位
螺旋钢桩是一种具有复杂几何表面的异性桩,由中心钢轴与若干螺旋叶片连接组成,根据叶片布置可分为分层叶片螺旋桩与连续叶片螺旋桩。本文中的多年冻土区连续叶片螺旋桩为了适应多年冻土环境,其结构与一般地区螺旋钢桩有部分差异,为探究多年冻土区连续叶片螺旋桩的承载特性,本文通过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方法对多年冻土区钢管螺旋桩竖向承载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了其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变化与破坏模式,最后提出多年冻土
学位
大规模的人工植被恢复在通过各种途径改善生态系统的同时致使区域蒸发耗水量增加,从而降低可用的水资源量,这一特点给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生态恢复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为降水,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植被恢复通过增加碳汇以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存能力,从而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在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新能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成为了实现国家“低碳繁荣”的重要议题。海上风能作为一种稳定高效、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对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海上风电结构中,大直径单桩基础由于其工序简单、经济性好、土层适应性强的优点,在海上风机众多基础型式中备受青睐。对于大直径单桩型海上风机而言,为了避免在运行过程中风机支撑结构一阶横向自振频率与风
学位
学位
黑、白河流域湿地是若尔盖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明确其动态和蓄水量变化,以及上述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有利于厘清湿地生态水文系统与外部驱动的因果关联,可为高寒湿地景观及功能保护提供科学支撑。系统收集两河流域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经济社会等数据,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划分两河流域湿地类型,选用景观生态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由SWAT模型模拟量化上游山地系统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