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免疫纯种Wistar大鼠建立GD模型,比较清肝泻火方不同剂量之间的疗效差异,探讨清肝泻火方的组方合理性,验证GD发病与甲状腺炎症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密不可分的假说,初步阐明GD从肝火论治的机理。为GD病辨证施治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开发新药物奠定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免疫纯种Wistar大鼠建立GD模型,再将造模后G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1模型组;2中药低剂量组;3中药中剂量组;4中药高剂量组;5甲巯咪唑组以及未造模的生理对照组。分别应用清肝泻火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西药组干预治疗,并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逆转录多聚酶链法(RT-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结果:1.GD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SH明显降低,FT3、FT4明显升高并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经过治疗后,西药组和各中药治疗组TSH、FT3、FT4与造模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各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明显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作用。小剂量、中剂量中药组与西药基本相当,而大剂量组明显好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GD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的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RP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GD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中药治疗组CRP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中药组与小剂量、大剂量中药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和西药组。这一结果提示,中药中剂量组治疗效果较好,优于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的血清CRP含量变化与其相应的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的不同步,提示CRP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无相关性,CRP是否为GD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GD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ICAM-1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中药治疗组ICAM-1含量与造模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中药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西药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各治疗组治疗效果无差异。4.GD大鼠甲状腺NF-κB表达的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甲状腺上皮细胞NF-κB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细胞光密度显著增强,多数阳性信号同时出现于胞浆和胞核中,细胞胞浆内棕黄色颗粒堆积较多,呈片状分布。中药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治疗组NF-κB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胞浆内棕黄色颗粒堆积较分散,呈点状分布,提示中药组各个剂量组治疗效果较明显。其大剂量中药组与小剂量、中剂量中药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西药组无差异(P>0.05),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小、中剂量组。5.GD大鼠血清IL-6mRNA,IL-10mRNA表达的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mRNA表达明显升高、光带最亮,其平均光密度OD值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个治疗组的OD值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与西药组、小、大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中剂量组疗效优于大剂量组和西药组。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mRNA光密度值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西药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大剂量组疗效最好。6.GD大鼠血清TNF-α表达的实验结果造模组大鼠血清TNF-α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中药治疗组TNF-α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一结果直接证实TNF-α参与GD免疫反应过程,随着疾病的控制,其含量也显著性的降低。结论:1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制作的GD模型表达出动物GD主要特征,用其进行药物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实用性。2中药清肝泻火方能够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作用。3 GD大鼠模型存在炎性因子和炎性蛋白的高表达,显示GD与炎症的密不可分性。4中药清肝泻火方具有调控和改善炎性因子和炎性蛋白表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