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及分析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迅猛发展。目前,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较多集中在节点连接和构件性能方面,环境激励下装配式建筑动力测试以及结构整体刚度分析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依照动力特性测试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测点布置和拾振器布置,并对两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进行了现场动力试验。通过对实测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识别结构各阶自振频率及振型;在此基础上,与有限元软件MIDAS、结构计算软件YJK的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各国经验公式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现场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损伤识别和安全性能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对济南两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建筑进行动力特性测试,依照动力特性测试的基本原则,合理布置两个项目的测试方案,分多段采集两栋建筑物水平X、Y向及竖向Z向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信号。(2)现场实测数据处理。首先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加窗,然后用平均周期法进行计算。然后,基于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用峰值拾取法确定各阶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周期。(3)有限元建模及分析。分别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结构计算软件YJK对所测试的两栋装配式剪力墙建筑进行建模计算,计算方法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结果取前12阶,分别得到两栋建筑的前12阶自振频率以及各自的振型变化图。(4)实测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为考察传统建模方式的模型和计入填充墙刚度的模型对装配式建筑动力特性的影响,比较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真实值的差距,本文对两栋高层建筑分别建立两种模型,分别是:未考虑填充墙质量、刚度的模型;考虑填充墙质量、刚度的模型。
其他文献
热原是细菌死亡后细胞壁破裂时释放的一种内毒素,主要致热活性是脂多糖。人体注入含内毒素的液体达1mg/kg以上,在1小时和3小时有2次体温上升的高峰,称“双热峰”。第一峰是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第二峰是由于外来性
期刊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尽管绝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十分重视,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仍然面临诸多困境,需要认真加以改进。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从强化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意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完成
通过改进引力模型和地缘系数,测算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政治、经济增长极的引力,探究潜在增长极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在发展城市中心性分布不均,湖南、湖北、江西省分别呈“高值均衡化”“双核心化”“单核心化”特征。2)绝对地缘系数区域差异显著,湖南、江西两省具有“中心低、四周高”的特点,3个城市子群内部联系更多,存在省域行政切割现象;最佳地缘系数呈“双峰”型,受城市地缘政治引力影响较
为了汇集传统中式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两者之所长,进而创意地打造出一套崭新的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架构体系,以满足当今公众的审美需求与功能要求,笔者开展了新中式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探讨的课题。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大致如下:1)界定了新中式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结合相关经典项目,梳理新中式居住区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对新中式是什么、新中式的演进历程是什么进行分析;2)运用SWOT分析,同时结合Delp
光岳楼自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成至今已经超过600余年,这600年中经历了狂风暴雨、雷击电闪、地动山摇和兵荒马乱、征战攻伐、炮火连天等战争的破坏,也经历了20余次大修,至今保存完好,但是局部构件也出现了径面开裂、柱脚劈裂、承重柱倾斜、柱脚朽损、表面侵蚀老化、弯折、持久力变形、腐朽、环裂等残损现象。本文以光岳楼为研究对象,对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残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实地调查光岳楼的残损现状,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预制混凝土楼梯模具在预制混凝土楼梯生产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预制混凝土楼梯模具作为预制混凝土楼梯的重要生产工具,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是,当前预制混凝土楼梯模具却存在造价过高、通用性差差等问题,且预制混凝土楼梯模具发展停滞,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因此,对预制混凝土楼梯模具进行优化是必然趋势。基于此背景,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预制混凝土楼梯模具价值评判模型,并在此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驾乘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尽管汽车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国家政策交通法规的约束,驾驶环境复杂多变,短期内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动驾驶很难实现。而现行的驾驶辅助系统通常基于方向盘的转角环进行控制,没有考虑驾驶员对驾驶辅助系统控制的接受状况,启动驾驶辅助系统容易引起驾驶员恐慌或烦躁的心理,极易造成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