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类交流路线的重建与演变分析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usta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交流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青藏高原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西亚、南北亚甚至欧洲的交通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青藏高原史前人类的交流路线,对于理解人类在极端环境的扩张与征服的艰辛历程及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拔、坡度、起伏度、植被、河流为自然因子与史前文化遗址共同构成数据源,构建基于最低成本路径-多点间联通循环累积分析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与R语言程序,重建青藏高原新石器-青铜时代文化区内与区间的交流路线,并分析路线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情况、自然因子情况如长度、坡度等因素,探讨路线演变的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本文共重建62条一级路线,其中新石器时代路线27条,长度共计6128km;青铜时代35条,8911km。路线主要沿河谷分布,河谷为史前人类向高原扩张的重要通道;新石器时代,路线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与东部边缘地区且长度较短,高原腹地分布稀少,整体呈现边缘月牙环绕型态势;青铜时代路线开始由高原边缘向高原腹地扩张,长度和数量上均有所增加;但藏北地区路线出现消亡,推测与青铜时代气候变化恶化,迫使人类生业模式发生转变,逐步退出该区有关;文化区内部路线长度逐渐增长,区间路线长度缩短,总体呈现边缘环绕-腹心联网型分布格局,意味着交流水平显著提高。通过考古证据印证发现,彩陶(粟黍)之路、玉石之路、羊-麦作-青铜器包裹体传播之路与重建路线有较高一致性,本文实现上述考古概念路线的精细化与具体化;考古证据从侧面印证,青藏高原史前交流从未间断且较为活跃;路线的功能众多,包括人口迁移及伴随的文化特质下的技术、生产资料、商品等交流与传播,同时也渗透了精神文化的要素,显然早期路线为之后丝绸之路等路线的开通及其贸易交流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对气候、人文等因素的探讨发现,高原早期路线的演变受气候变化、人口增殖、技术(粟黍-麦类种植、动物驯养等)、战争等因素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实验研究的方式,建立了一种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砷含量的方法,通过介绍实验的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重点探讨了酸浓度和硫脲一抗坏血酸对环境水样中砷含量测定的
为明确10%呋虫胺干拌种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笔者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呋虫胺干拌种剂制剂用量10.5 g/kg种子、15 g/kg种子、19.5 g/kg种子
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泥塑活动不仅能使幼儿了解和融合进人民的文化艺术,也能感受到泥塑的简洁美感。中班幼儿的活动力大大提高,操作和探索活动更加适合他们,也利于他们
隋朝发生自然灾害37次,水旱灾害引发饥荒5次。当时官方采取了兴修水利、设仓储粮,特别是设立义仓等防灾措施,赈贷粮食、移民就粟、延医疗疾、减免赋役、遣使救灾等救灾措施及
采用后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空间目标进行识别时,高维的输入特征导致网络结构复杂,识别性能降低。针对上述难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谱回归(SR)特征降维与BP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该
文章介绍了副枪检测的功能以及副枪测量在转炉自动化炼钢中所起的作用,简要描述了转炉副枪测量系统的构成、信号处理功能和转炉副枪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利用多项式理论、线性空间理论研究了矩阵及其多项式的一些性质.
<正>2018年6月21日,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赤峰黄金")与五矿资源有限公司(下称"五矿资源")在北京举行并购签约仪式。赤峰黄金以2.75亿美元并购五矿资源持有的老
期刊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助产士门诊专业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继续探讨助产士门诊专业服务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检索文献,检索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子库—中华医学会期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水平,要提高对于水稻稻飞虱的防治能力,通过实践分析,本文通过对稻飞虱发生特性的分析,提高了防治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