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特征与优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交错带作为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过渡地带,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其空间分布与内部景观格局呈现动态变化之势,城乡交错带已成为地理学、生态学、规划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热点。对其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城市扩张与生态演变的动态特征,理解经济社会活动作用于地理空间的影响,为把握景观生态安全的规律,进而为城乡建设管理和景观生态的保护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和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城乡交错带在城市整体格局与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城市发展中具有典型性。本研究深入分析上海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特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尝试提出若干对策,以期为揭示我国大城市郊区景观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及对策方面提供思路。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1.运用POI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并经Google Earth影像图和NASA城市夜景图校验,研究上海城乡交错带分布空间格局。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边界研究方法的不足,较准确地反映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细微特征。据此提出城市化扩张的三类典型模式:近郊圈层扩张、中郊轴向延伸与远郊孤立发展模式。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聚集、规划导向、交通特征等角度分析影响城乡交错带分布的因素。2.以Landsat8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经监督分类与Fragstats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判读上海城乡交错带区域景观格局特征,并与完全城市化区域、乡村区域展开景观格局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三类区域中,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布最广泛,形状特征最复杂,景观多样性最丰富,反映该区域受人为干扰较大,区域内景观格局复杂;农田景观面积占比最大;水体景观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低,破碎度较高;居住景观形状相对复杂,聚集度低等景观格局特征。可以看出,城乡交错带作为完全城市化的前沿地带,绿地、河流等天然斑块遭到破坏,生态廊道服务功能下降,城市型社区与农村社区关系等问题值得关注,应极力避免中心城区景观生态功能下降的弯路。3.综合历史、地理等自然因素及城市化推进动力机制差异,对市域内三类典型城乡交错带选取样区,进一步分析水系、农田、聚落、道路、绿地五类主要景观,提炼出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为:河网低密度团块型、平原高密度散布型和滨海高密度条带型。对三种模式形成的因素做了探讨,归纳为成陆年代、样区人工-自然地貌和城市化推进方式差异三个方面。4.基于城乡交错带整体景观格局分析,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要求,提出发挥农田景观基底优势、加快建筑斑块改造、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景观多样性等优化建议。针对三类典型模式,提出水体、农田、聚落景观类型的生态优化措施。基于城乡交错带典型模式特征与优化思路,对近年新开发建设的某城郊居住社区建设方案进行生态评析,运用生态景观优化原则,试提出替代性的生态规划方案。本文运用POI及核密度分析的方法,快速准确判定城乡交错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成因,为城乡交错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此外,在中观尺度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判读城乡交错带典型模式,以及城市化推进方式对传统乡村聚落景观影响的分析也具有一定创新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烟草市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烟草行业知识产权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我国烟草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出发,在分析我国烟草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
浙江,中国瓷器发源地,青瓷的故乡。是制瓷技艺走向世界的起点。自古瓷器重青品。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烧制的青瓷多样而丰富,釉色以粉青和梅子青为主,釉质丰厚且温润如玉,它的烧
1 概述在商品包装和商标的印制中,常常选用印金的办法来点缀商品包装设计的主题,达到醒目、华贵的视觉效果.印金所用的金墨有800目、1000目、1200目、1500目("目"表示金粉颗
历史普及读物是指由历史学家专门写给普通民众、通俗易懂的历史著作。这类著作有着不同于学术类历史著作的特点,即发行量大、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社会价值巨大。历史学家通
针对在抖动干扰下运动目标检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法与三帧差分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首先用基于卢卡斯-卡那得(Lucas-Kanade, LK)光流法的稳像算法对视频去抖,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局域空间相关性特征,本文将地理邻近性与技术相似性因素纳入到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分析了邻域(地理/技术)地区研发投入对"本地区"
【正】 什么是散文?这是个曾令许多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出过许多散文集子的巴金先生在回答什么是散文时说:“我实在讲不出来。我并非故意在讲假话,也不是过分谦虚。”在现代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观的新发展,是新的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