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和传统能源供应速度的下降,化石资源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同时,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为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并同时缓解环境压力,解决方案之一是过渡到清洁、可靠、低碳、可再生能的能源系统。风能和太阳能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得益于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的优势,我国的风能与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速。风电、光电的装机量近年来快速增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No.21736004),《煤化工过程节能减排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2078108),《风能-光能耦合互补低碳氢源与煤化工集成创新过程的探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和传统能源供应速度的下降,化石资源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同时,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为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并同时缓解环境压力,解决方案之一是过渡到清洁、可靠、低碳、可再生能的能源系统。风能和太阳能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得益于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的优势,我国的风能与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迅速。风电、光电的装机量近年来快速增长而电力消纳不足,导致弃风弃光率居高不下。能源本地化运用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然而风能与光能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阻碍了其大规模工业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风能光能的基础波动特性。通过MERRA-2数据库和NOAA数据库获取我国多维度风能和光辐射大数据。利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将功率数据看作离散化数字信号,利用改进的离散型快速傅里叶变换模型获得风电与光电的频谱图。根据频谱图分析得出光能、风能各具有日尺度和年尺度的周期波动特性。通过建立滤波器模型将发电功率随机波动过滤,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风电与光电周期波动的基波模型和核心波动模型。从机理层面获得其周期波动特性,为两者的耦合互补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我国风能与太阳能储量的可视化处理,分析了我国风能与光能的区域分布差异和地理匹配性,选取储量较丰富的西北四省作为风能光能互补特性研究对象。提出了相位差分析方法用于论证风能与光能的互补特性。确认了四个典型能源城市的风能光能具有部分互补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西北四省的风光能相位差的区域分布差异。最后通过频谱分析与波动率分析佐证了风光能耦合互补对供电稳定性的提升作用,论证了相位差分析方法的科学性。通过全方位的风光能互补分析,为风-光互补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风-光耦合大规模稳定性制氢过程(WPCt H)。建立了各单元模型,分析了储能设备对波动的抑制特性。为提高制氢经济性能进一步探究引入稳定价廉的煤电消除供电间歇性降低失负荷现象,并建立了系统容量合理配置模型。系统选取9%作为合理煤电比例,降低所需蓄电池投资的同时兼顾系统环境性能。该集成系统年制氢规模可达万吨级,供氢流量波动率小于10%。通过建立制氢系统的技术经济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评价了制氢系统分别在四个案例城市的经济性能与环境性能。结果显示制氢的CO2排放强度为1.4~1.7 kg CO2e/kg H2,远低于煤制氢的20.9~27.5 kg CO2e/kg H2。制氢成本为19.76~21.32 CNY/kg H2,略高于带碳捕集的煤制氢成本。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集成WPCtH系统的煤制乙二醇工艺(WPCt EG)。利用风光煤耦合制氢系统为煤制乙二醇(Ct EG)过程的DMO加氢工段提供高纯度氢气。通过过程分析与集成,建立了系统集成与容量合理配置框架,模拟了系统中的关键单元并建立数据交互模块实现制氢和煤制乙二醇过程数据交互,并进而确定了系统的关键参数:乙二醇合成过程的合理H2/CO比范围为1.95~2.05,最佳氢煤质量比为0.069。新系统最终可以提供68.68 t/h乙二醇产品,在相同进煤量的情况下WPCt EG系统的乙二醇产量比Ct EG过程提高了34.70 t/h。WPCt EG过程的碳元素利用率比Ct EG提高了20.9%,碳排放强度为0.93 t CO2e/t-EG远低于Ct EG的2.58 t CO2e/t-EG,(火用)效率提高了7.6%。与煤基过程相比,新系统的总生产成本从4750 CNY/t-EG降低到4589 CNY/t-EG,内部收益率为15.36%,高于Ct EG过程的13.05%。新过程大大提高了碳元素利用率,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能,突破了风-光能互补耦合的技术瓶颈,为可再生能源的本地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环氧树脂基混凝土是以环氧树脂为粘接剂、级配碎石为骨料的一种聚合物混凝土。由于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候性,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得到了工程界的青睐,在桥路面铺装、铁路轨枕和机械基础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些工程实践中,环氧树脂基混凝土普遍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和恶劣气候环境中。研究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在多轴荷载和气候条件下的损伤行为,对充分认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失效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细观结构的数值仿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发展迅速,河口及近岸海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珠江流域是我国第二大流域,珠江河口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区域内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在水安全方面面临诸多问题。诸如:由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微塑料等几大类污染物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由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高,使得水葫芦肆虐,造成的水生态问题。这些污染物对水质退化造成很大影响,当前自来水厂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型等优点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电池体系。尽管具有这些优势,锂硫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硫和放电最终产物硫化锂均为电子和锂离子的绝缘体,这显然不利于硫的高效利用。其次,硫正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会产生一系列易溶解于有机电解液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由于多硫化锂溶解引发的穿梭效应,导致活性物质的损失和差的循环稳定性。此外,硫正极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巨
近年来,有机光伏器件由于具有质轻、低成本、可大面积溶液加工等优势,引起了全世界很多课题研究组的关注。随着新型给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和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不断开发,有机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逐年提高,单结器件最高效率已经超过18%,为未来大规模商业应用奠定了基础。水/醇溶有机共轭材料,因其独特的溶解性,能够很好的避免多层薄膜加工时的互溶问题,以及其优异的界面修饰性能也被广泛的研究。在本论文中,本人主要研
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计算机能够跟人类视觉系统一样,具有运动感知、物体识别和场景理解等基本功能。视觉目标跟踪就是为了实现运动感知功能,近二十多年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视觉目标跟踪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视频监视和交通场景理解等领域。尽管已经提出了许多目标跟踪方法,但是由于部分遮挡、背景杂波、照明和视点变化等因素,设计鲁棒的跟踪方法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研究工作仅涉及单目可见光图
随着5G/6G时代的来临,由于具有绝对带宽宽、保密性好和传输质量高等特性,毫米波必将在无线通讯领域大放异彩。贴片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易加工、易集成和低成本等优势,因此非常适用于毫米波天线的设计。但单模贴片天线的带宽通常较窄,无法满足宽带毫米波移动通讯系统的应用需求。利用单个贴片自身的两个或多个谐振模式,可有效拓宽贴片天线的阻抗带宽。但就单贴片的谐振模式而言,存在TM10/01与TM30/03模式之间
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处置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表明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富氧燃烧技术是采用高纯度的氧气代替助燃空气,同时辅助以烟气循环的燃烧技术,可获得高达富含80%体积浓度的CO2烟气,是十分有前景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之一而备受研究学者的关注。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耦合富氧燃烧的技术优势可实现大规模的碳减排。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复杂多变、城市生活垃圾焚烧
在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能源发展战略,“碳中和”为能源发展目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充电桩在低压配电网(low-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LVDN)中接入,间歇性电压越限将成为其安全运行的主要挑战之一,而LVDN电压管理的支撑基础是拓扑智能识别。因此,LVDN拓扑智能识别和电能质量管理成为电网行业促进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并网以及打造高质量现代供电服
含重金属(铅、铬和汞等)废水的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兴生物电化学技术,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满足废水处理和能源生产的双重目标。本研究通过改变双室MFCs电极极距间的位置,负载不同的纳米级阴极催化剂和探索MFCs阳极菌群多样性研究,实现双室MFCs阴极还原六价铬和同时产电的目的。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