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鬃山地区位于甘肃省最北端,是甘肃省边境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和蒙新荒漠的结合区域,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有关其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研究较少,基础资料欠缺。物种本底数据是科学保护与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以系统抽样不小于10%的强度在该区选取了黄山井、明水、红石山、野马井四个样区,通过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及访谈法对其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生态保护建议,希望为甘肃省乃至我国干旱荒漠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马鬃山地区共调查到野生脊椎动物80种,分属于3纲16目35科68属,无两栖类分布。其中,爬行类7种,鸟类48种,兽类25种,分别约占甘肃省的10.77%、9.11%、15.43%。在四个调查样区中,黄山井共有野生动物77种,明水53种,红石山59种,野马井51种,分别占研究区总物种数的96.25%、80%、73.75%、63.75%。四个样区中,位于甘肃肃北马鬃山北山羊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黄山井样区,其野生动物在各分类阶元组成上的数量相对最高。(2)在区系成份上,马鬃山地区的野生动物无东洋界物种分布,广布种有42种,古北界物种有38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2.5%、47.5%;7种爬行动物均属古北界物种,占研究区总物种数的8.75%;古北界鸟类有14种,广布种鸟类有34种,分别占鸟类总数的29.17%、70.83%;古北界兽类有17种,广布种兽类有8种,分别占兽类总数的68%、32%。在分布型上,马鬃山地区80种野生动物中以中亚型动物为主,达到30种,占总物种数的37.5%;其次为不易归类型较多,且全为鸟类,占总物种数的25%。从48种鸟类的居留型来看,有留鸟38种,夏候鸟8种,冬候鸟2种,分别占鸟类总物种数的 79.17%、16.67%、4.17%。(3)研究区调查到的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8种,占调查总物种数的22.5%。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15)的受威胁物种有9种,占调查总物种数的11.25%。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二的物种有17种,占调查总物种数的21.25%;附录三物种4种。属于我国特有种的有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和荒漠猫(Felis bieti),共2种,占调查总物种种数的2.5%。属于中围外来入侵物种的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1种。(4)运用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各样区鸟类和鼠类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各样区之间鸟类多样性差异明显,鼠类多样性差异不太明显;黄山井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最高,野马井样区均最低。(5)对研究区各纲和各样区物种进行了 G-F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鸟类和兽类G-F指数均较高,且较为接近;爬行类G-F指数最低,且为负数。四个样区的野生动物G-F指数由高到低为:黄山井、明水、红石山、野马井;四个样区的爬行动物G-F指数均等于或小于零;黄山井样区的鸟类G指数、F指数、G-F指数均最高;黄山井样区的兽类G指数最高,红石山样区的兽类F指数和G-F均最低。(6)马鬃山地区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分布在马鬃山北山羊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特别是国家珍稀保护物种较多。因此,应优先加强该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力度。马鬃山地区野生动物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水资源短缺、栖息地丧失与退化、人类工业建设与经济开发干扰等,针对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生态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