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作业一般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包含了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本论文中的“语文作业”特指语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授课时间以外的其他时间完成的与语文这门科目有关的学习任务,亦可称为“语文家庭作业”或者是“语文课外作业”。它能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和应用所学习的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语文作业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予以弥补;教师通过批改与评价学生的语文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与内容,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长期以来,语文作业一直存在诸如形式单一、目的性不明确等现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常是自己一个人,缺乏同学之间的合作。在进行作业反馈时,只有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且过分拘泥于标准答案,所使用的方法也较为僵化,给予学生的评语内容也非常随意。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了解学生的水平,明确作业的目的,找准作业设计的定位,给学生以机会自主进行设计、选择与评价作业,让学生逐渐爱上语文作业;教师还应及时更新自身有关批改与评价的理念,制定出相关的评判标准,使作业充分体现出个性化、科学性、有效性等特点。本论文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作业”和“语文作业”的定义,从形式与功能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并阐明语文作业的作用。第二章通过与部分初中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从作业设计与布置、批改与评价等角度举例说明作业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教材、教师、家长和学生等方面分析原因。第三章讨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掌握学习理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反思性教学策略等对初中语文作业改革的启示,指出作业改革要遵循主体性、开放性、生活性、实践性、有效性等原则。第四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从找准作业设计的定位、探索不同形式的作业、制定作业批改与评价的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作业改革实施的具体对策。为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作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教师要找准语文作业设计的定位,引导学生的作业心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明确语文作业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来,并放权给他们自己进行选择;其次,探索诸如分层作业、实践类作业和合作型作业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最后,教师要制定作业批改与评价的标准,不断更新自身作业的理念,采取多样的反馈方式与转换评价主体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