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现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回顾对语码转换的研究,研究者们根据各自的研究兴趣,从社会语言学,语法,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语码转换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西方的学者们如Gumperz(1982)于1982年就提出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说法;从语法研究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者们的中心论点就是:从语言学结构这个层面上看,语码转换是“由规则控制”的现象(Azuma,1998);有些学者如Verschueren(1999)也曾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国内的语码转换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仍停留在以何自然为代表的理论介绍、理论论证和对少量语料的初步分析上(Zhang Liping,2004),而有关对社会生活和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电视节目里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语料获取和分析更是非常少见。
本研究以会话内容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对中国台湾地区电视台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研究主要着眼于从汉-英语码转换,尤其是汉-英句内语码转换所体现的形态句法特征和语码转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理性角度阐明这一语言现象的本质。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模式(the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以及她与助手研究的修订版语码转换标记模式(the revised Markedness Model)的核心-唯理性原则是本文的理论框架(Myeres-Scootton & Bolonyai,2001,Myers-Scotton,2002)。
我们通过对所统计的语料研究发现:(1)汉-英句内语码转换明显多于汉-英句际语码转换;(2)汉-英句内语码转换整体上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混杂语码,主体语汉语在转换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并决定句内语码转换语句的形态句法特征;(3)语码转换是人类作为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以最大程度减少成本来提高回报的理性行为。语码转换有一定的目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者希望通过语码转换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显示自己幽默,或者为了避讳,强调等。研究表明,语码转换现象具有充分的唯理性,汉-英句内语码转换是受规则制约的,是符合语法的,这样的汉-英语码转换,不会对汉语表达和交际带来危害。我们应正确认识到,语码转换是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语言学现象,我们不应对其存在和使用抱有偏见(于国栋,2001)。本研究不仅是对语码转换理论应用于实际语料研究的拓展与尝试,还有利于成功地促进文化交流,帮助海峡两岸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