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将环境毒理学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以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据,通过整体动物吸入染毒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吸入VOCs与呼吸道炎症和过敏反应之间的关系,对鼻灌洗方法进行了尝试,并对暴露于VOCs的效应标志物进行了初步探讨.2003年6~9月间在徐汇区选取两种不同类型居室(学生公寓和居民住宅)进行现场浓度监测.新装修居室甲醛和TVOC浓度要显著高于装修已久的居室,其中甲醛污染更为普遍和严重,VOC中则以甲苯和二甲苯污染为主.但污染水平和超标率较往年有所下降.家具入户带来室内甲醛浓度的显著升高以及VOCs浓度在储藏室、卧室、客厅递减的空间分布,说明污染原因主要在于板材的大量使用.从污染特征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受室内温湿度和通风状态的影响较大,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TVOC浓度在装修初期呈指数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下降速度趋于平缓;甲醛降幅较缓;污染持续时间长.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用装修材料模拟装修后室内空气中VOCs污染,对SD大鼠进行亚急性吸入染毒实验,对VOCs吸入所致肺部损伤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结果显示大鼠吸入VOCs后BALF中巨噬细胞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肺部呈为为症性改变.对其生化成分分析发现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白蛋白(ALB)、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下降,进一步说明大鼠吸入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VOCs后肺部呈现炎症性改变,膜通透性增加,肺实质细胞也有一定程度损伤,而肺部的氧化损伤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对一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入住新装修住房的住户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增加,此外,神经系统和皮肤不适的主诉也比对照人群增加.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主诉症状为嗅到异味,此症状的出现与室内VOCs浓度直接相关.职业暴露于VOCs的油漆工眼结膜充血、嗓子干和皮肤瘙痒症状的发生率较之对照人群(水电工)显著增加;肺通气功能尤其是FEV1显著下降.油漆工鼻灌洗液(NAL)所观察到的生物标志物与上述动物实验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基本一致.对鼻灌洗液的研究发现油漆工NAL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有所升高;溶菌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4和IL-5含量也升高,与动物实验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表明吸入VOCs可对呼吸道产生炎症效应,增加鼻炎哮喘等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综合该次动物实验和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认为暴露于装饰材料所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产生呼吸道的炎症效应,增加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可能.但这还只是一次初步探讨,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该次研究还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创伤性的采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而言,鼻灌洗侵害性小、价廉、易操作、指标可定量,对人而言更具有安全性和易于接受,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