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几经风雨,从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成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沪深两市共14家上市公司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家,从日均成交金额从不足千万,到2010年全年日均成交金额超过2000亿,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21世纪,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证券市场面临诸多挑战,QFII的实施,使得大批合格境外投资机构抢滩中国市场,同时国内众多知名企业选择海外上市,也给国内交易市场敲响警钟。国际竞争力的匮乏,自身多年来的一些弊病,也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在改革道路上的长远发展。我国证券市场需不断完善自身制度建设,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期获得长远发展。做市商制度指的是中间商利用自有资金购买某些股票,作为存货,并且以此维持这些股票的买卖,保持股票交易连续流动,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做市”(market making),是国际成熟证券市场常见的一种交易制度。本文通过对做市商制度的分析,结合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现状和特点,提出我国引入做市商制度是可行的,并设计了中国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而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为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竞争力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相关理论,介绍做市商制度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法,阐述做市商制度概念以及应用现状,交易制度评价体系的四大指标与市场效率的关系;第三部分,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发展历程,交易制度、交易方式演变;第四部分,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点,对我国证券市场流动性、稳定性进行着重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做市商制度发展以及特点,进行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适应性分析;第五部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引入做市商进行制度设计,并提出我国引入做市商制度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提出解决建议。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