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景区以其特有的地质地貌及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近年来随着景区的快速发展,前期重视地质资源商业开发,忽视其负面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景区内的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茱萸峰等景点受新构造活动、风化、剥蚀及人为活动影响发育了一定数量的危岩体,现已威胁到景区的良性发展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现场地质地貌调查,研究景区内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特征,统计危岩体的数量、分布情况,并进行分类,分析各景点内危岩体的成因,建立不同类型危岩体的失稳机理;依据地质力学原理,采用静力解析计算的方法对危岩体的荷载进行分析,建立危岩体失稳破坏数值模型,计算其稳定性系数,获取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危岩体;通过传统力学原理分析危岩体失稳后所形成落石的运动过程,应用Rockfall数值模拟软件计算落石运动过程,获取运动过程数值成果及运动轨迹图;根据获取的落石运动过程数值及运动轨迹图,并结合传统的危岩体防治理论,确定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危岩体的防治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现场调查和研究,景区内共发现危岩体77处,其主要分布在红石峡、茱萸峰、沟谷地区、交通道路等部位的边坡或陡崖的上部;失稳破坏类型有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三类,以坠落式为主;成因主要受板块运动、地震、风化剥蚀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新构造运动及表层地质作用的影响;应用力学原理研究三类危岩体失稳破坏的机理。(2)确定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标准,分析裂隙水压力、自重力、地震力三种主要影响危岩体稳定的荷载,建立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三类危岩体失稳破坏计算数值模型,应用静力学方法计算不同荷载组合下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根据确定的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标准评价危岩体的稳定性,经评价共有12处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分别为HW3、HW5、HW6、HW11、HW13、HW14、HW15、HW16、GW13、JW20、JW21、JW23,三类失稳破坏类型均有涉及。(3)应用二维运动学理论,对危岩体失稳后所形成落石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涉及四个阶段,即初始位移阶段、碰撞阶段、滚动阶段、滑移阶段;采用Rockfall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分别计算12处不稳定状态危岩体其失稳后所形成落石的冲量、速度、弹跳高度、位移等运动数据,并获取运动轨迹图,为危岩体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5)根据数值模拟计算落石运动的结果,结合常用的危岩体防治技术和景区的实际,对12处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危岩体分别提供清除、嵌缝、柔性主动防护、锚杆支护、柔性被动防护、拦石坝等安全有效的危岩体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