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亚洲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清迈协议》诞生以来,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道路也越加明朗化。中国在《清迈协议》中的积极表现,以及在《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中体现的大国责任感,都为人民币区域化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建成,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区、亚洲首个自贸区,CAFTA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金融、文化等合作领域的影响将无可估量。在CAFTA建成和东亚货币金融合作高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CAFTA的贸易需求为立足点,从两个方面对人民币区域化问题进行分析。一方面,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对中国经济实力、宏观金融环境、外汇储备和国内相关制度的分析,判断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经济、贸易、体制方面的发展都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现状表明人民币的准区域货币角色已经奠定。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人民币区域化是具有可行性的,并且在当前形势下,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定量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所承载的贸易需求规模,运用灰色预测分析和MATLAB的计算方法,基于1999-2009年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盟2010-2013年(预测时2010年数据仍未公布)的贸易规模进行预测,从而说明在CAFTA框架下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拥有非常坚实的贸易需求平台。最后,本文在以上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人民币在CAFTA框架下进行人民币区域化的具体策略与路径选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对人民币区域化的研究更具有区域实践色彩。从文献综述中所述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学者们对人民币区域化的成因、现实基础和发展态势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总的说来,人民币区域化的研究在理论上还存在不足。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较多,而结合实际的应用研究成果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和战略地位上,结合某个区域的研究则较少。(2)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需求载体进行分析和预测。作者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发现,人民币区域化的推动力无论是市场推动还是政府主导,都离不开国际贸易这一载体,因此贸易规模将是决定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首要因素。本文系最早采用灰色预测法和MATLAB对人民币区域化在CAFTA框架下进行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