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属于习俗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忌讳语被视为是行为忌讳的延长与补充。当涉及到需要忌讳的行为或事物时,在语言上也需要对其有所避讳。这就是所谓的“忌讳语”。特别是在远古时候的宗教忌讳等成为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后,忌讳语更是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加安稳,仍然时常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加新的忌讳和忌讳语。忌讳语与民间信仰、人类心理以及地方风俗密切相关。为了加深对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理解,本论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对照研究,来阐明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此外,希望本研究能够对由忌讳语产生的摩擦或误解等问题的解决起到参考作用,以促进异文化之间的交流。本论文由以下的7章组成。在第1章的绪论中,首先,在对先行研究进行了整体把握之后,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阐明了本研究的意义。其次,对本研究中所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介绍。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由162名中国人以及78名日本人组成。通过对收集的结果进行统计、记述、分析等,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探究。在第2章中,对忌讳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说明。其次,主要分约束功能、维持人际关系的功能、得到精神满足的功能这三部分对忌讳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在第3章中,对中日两国正式场合中的忌讳语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婚礼和葬礼中的忌讳语进行了探讨。在婚礼祝辞中,要避开让人联想到衰亡、离婚、再婚等的词语。与婚礼相同,葬礼中也有约定俗成的忌讳语。比如说,葬礼中忌讳叠词。因为叠词让人联想到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所以被看作是忌讳语。此外,也尽量不要使用对生死的直接表达。在第4章中,分名字、数字、歧视语这三方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忌讳语进行了考察。首先,古人相信名字具有唤起其本人的力量。因此,在中日两国中都可以看到为了防止邪恶力量的侵害而隐藏自己姓名的现象。其次,在日本的数字文化中,奇数被看作是吉利的数字。与此相对,中国人崇尚偶数。最后,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歧视性的言行已经作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特别受关注的歧视语有:身体残障歧视语、性别歧视语、种族歧视语、年龄歧视语、职业歧视语等等。第5章是关于“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问卷调查的内容。首先,分别对现在的中日两国国民对“忌讳语”的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其次,选定了称呼、姓名、数字、仪式、歧视语等几个重点的项目,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尝试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第6章中,尝试探究了忌讳语的产生原因。忌讳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且,忌讳语反映着人们的各种语言心理。在本章中,主要是从萨满教与言灵信仰、面子与耻的文化、重视和的精神、恐惧、?配慮(关怀)?等角度出发,阐明了忌讳语的产生原因。在第7章的终论中,对本论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概括,阐明了中日两国忌讳语的异同。最后,反省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