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是在人类交流日益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对话仍然是人们日常交往与沟通的最重要方式。作为一门具有丰富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学科课程,语文教育蕴含着大量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它们不仅有同一时空的师生对话,还有不同时空层面的主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全日制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强调对话的意义与功能,无疑会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提升语文教育质量开辟一条新路。对话,作为一种现代民主社会的平等沟通交流途径,它充分关注交流主体的个体思维,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平等探求生活与世界的真理。将对话教学引入语文课堂,不仅有助于实现师、生、文本之间的良好认知与交流,更能有效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互动共生的言语媒介作用下提升语文能力及素养。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背景,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外研究综述,为进一步阐述观点做好充分的论证材料。第一章对对话理论的发展源头进行了整理,一方面对中西方古代两大对话理论,孔子的启发式对话教学思想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进行了整理溯源,另一方面对现代对话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对话思想分别进行了梳理,如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对语文对话教学意义的论证,布伯“我—你”型对话关系对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关系建立的理论支撑及戴维·伯姆的“思维假定论”等对语文对话教学中一般准则的制定等观点,最后是对语文对话教学理论发展的概述,为更好的建构语文对话教学的三个范畴提供了借鉴意义。第二章以弗莱雷的解放教育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弗莱雷的对话本质论论证了人的存在决定了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语文对话教学又具有积极的唤醒意义,人不断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以此建立其对周围世界的批判思维,而语文正是以其丰富的学科内涵唤醒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第三章,语文学科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灿烂的人文知识,更是灵活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马丁·布伯的“我—你”型对话关系强调对话主体之间的相对独立和对话主体情感体验的“相遇”,为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第四章,戴维·伯姆将导致对话者之间交流受阻的原因归结为“思维假定”,即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环境中形成的对待问题的不同观点,要想保证语文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搁置对放主体的思维假定,而搁置思维假定则需要教师与学生深入的倾听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要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后通过提升对话主体的参与度,使师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维意义,达到一种思维和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对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能够更有效有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树立一般对话思维的准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