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在浙东三门湾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开发活动即:1920年前后北洋政府特许华侨开辟三门湾模范自治农垦区域和30年代前后上海总商会获准开辟三门湾商埠。历史上,地处浙东沿海的三门湾,一直不为人注目,直到1899年,意大利企图租借三门湾而开始为世人所关注。进入民国之后,以南洋华侨与浙江旅沪商人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先后发起两次开发活动。在第一次开发活动中,面对军阀混战、纷扰不已的现实,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地方自治运动的影响下,旅外华侨力图通过制度设计,为区域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使三门湾成为地方自治的试验场,为此他们在区域自治的制度设计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在第二次开发中,以许廷佐为首的旅沪浙商,力图将三门湾建成为纯经济性的开发区。尽管由于时局动荡等原因,这两次开发活动或议而未行,或开而未发,最后均无果而终。但当年志士仁人实业兴邦强国富民的理想与追求,至今并没有过时,其屡仆屡起、不屈不挠、爱国爱乡、奋力开拓的创业精神,更是值得继承与弘扬的精神遗产。更何况当年三门湾开发的计划与思想也可为当代三门湾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