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以惊人的意志和勇气,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活动,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然而随着工作重点从救灾抢险转移到灾后重建,一些新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特别是面对复杂而艰巨的灾区经济复苏及群众生产生活恢复的难题,政府科学合理的开展重建工作、承担起应负的灾后重建责任成为了后危机时代的新课题。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广大公众是其责任的最终对象。灾后重建中,政府一方面要填补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不愿意和无能力企及的领域,另一方面,还要为两者的正常运行提供制度环境。为了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维护其权威性,政府必须从传统的消极应对问题转变为积极回应社会的要求,切实履行责任,从而实现公众利益。立足于汶川地震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的相关理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川剑门关镇政府灾后重建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了其重建经验和存在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我国政府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相应的解决对策。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理论上介绍了政府责任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认为灾后重建工作中,政府应担任起法律保障、财政支持、组织领导、监督管理、文化构建的责任,并介绍了中国式灾后重建的“1+1”对口援建模式。第二章介绍了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灾后重建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从日本政府灾后重建的成功经验中分析了适合我国的可鉴经验和模式参考。第三章以5.12汶川地震背景下的四川剑门关镇政府灾后重建工作为例,详细介绍了其政策制定、重建规划、工程实施等一系列政府工作进程,并分析了剑门关镇政府重建工作中的可鉴经验和存在问题。第四章分析了我国政府灾后重建工作中的责任缺失,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我国政府承担灾后重建责任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