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家地区馆三段5-7砂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盘油田大芦家油藏自1973年投入开发以来,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以及剩余可采储量的高采油速度之“三高”开发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区整体采收率和改善开发效果,有必要精细刻画储层单元,深入分析和认识单砂层规模下的沉积微相、储层分布及非均质性等,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为研究区块开发方案调整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首先依据岩心及测井资料等,在前人地层和小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应用等高程对比法等,对馆三段Ng37和Ng35小层进行单砂层的细分,由下而上划分为73、72、71、55、54、53、52、51共8个单砂层。然后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进行单井相和连井剖面相分析,确定Ng37和Ng35沉积相类型为冲积扇扇中辫状河和常规辫状河沉积,在此基础上,结合绘制的各单砂层砂岩厚度等值线图,对各单砂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模式进行研究。根据岩心、粒度、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敏感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描述。分析Ng37、Ng35各单砂层的平面展布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变化,建立了隔夹层的识别标准,研究隔夹层分布规律,对储层的层内、层间、平面以及微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储集层物性特征、储集层非均质性等综合分析认为,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其他文献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北邻塔里木板块,南以喀喇昆仑断裂与羌塘地块相接,东部阿尔金断裂将西昆仑与东昆仑和阿尔金山分割,西段沿帕米尔高原延伸进入伊朗、巴基斯坦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交流传动领域的广泛应用,无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成为研究热点,各种控制算法相继提出,而基于全维状态观测器和锁相环的检测反电动势的无传感器方法具有良好的中高速运行性能。本文介绍了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全维状态观测器估计转子位置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观测器稳定性,对I/F速度开环电流闭环启动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无传感器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此无传感器算法
文西地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南油田的西部,东以文东断层为界,向西倾没于柳屯-海通集洼陷,属于中原油田采油四厂的工区,本工区受文西断裂系、梁庄断裂、文东断裂等的影
孤东油田在开发中发现,该地区聚合物驱水淹层测井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的难度较大,不能满足开发需要。本文立足于聚合物溶液声电性质实验及岩心驱替实验,深入剖析了聚合物驱水
文138断块区是东濮凹陷的主要油气勘探开发区之一,具有地质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大的特点。经过近30年的勘探开发,目前该区已进入中后开发期。储层连通性差、砂体变化快等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