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P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设防区土木工程中的推广及应用,对包含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内的土木工程结构展开抗震性能评价研究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218)项目的内容为背景,对按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设计的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04规程预应力延性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为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总结了分析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根据现行预应力04抗震规程中指定的边柱、中柱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设计了两个8度区(0.2g),抗震等级为二级的两跨三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依次增大边柱、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设计了四个框架,得到以上六个框架的计算与实际配筋情况。  然后,分别在SAP2000与PERFORM-3D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建立了六个框架的弹塑性分析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照04抗震规程设计的PC框架基本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形成了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抗震不利。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对结构局部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屈服机制有很大改善,认为对现行规范中,PC框架结构边柱、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适当调整,可以使结构形成梁柱同时出铰或者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屈服机制,对抗震较为有利。  最后,本文通过SeismoArtif与SeismoMatch进行天然波与人工波的选择,在PERFORM-3D中对六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结论与Pushover结果基本一致。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在经济及材料许可的条件下,建议对结构边柱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大于2.0,中柱取大于1.8,可以使PC框架结构实现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钢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日益突出,新型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全称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或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无磁性、可回
空间网架结构与众多土木工程结构一样,在它们的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产生或累积损伤.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及时了解发现这些损伤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损伤的系统识别技术是
该文结合有关文献,阐述了无网格自然单元法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其位移插值函数构造的C++程序,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结构弹塑性分析中.作者结合弹塑性分析的相关理论,用面向对象的程
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框架结构综合了井式梁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大跨度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较多
顺层岩质边坡属于层状岩质边坡的一种,是指岩层的走向、倾向与边坡的基本相同的边坡。顺层边坡因其特殊的构造而容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失稳。渗流时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使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研究煤矸石混凝土框架的弹塑性极限变形问题。本文依据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原理,编写了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荷载-位
该文在总结软土流变问题的发展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固结理论以及固结与流变耦合问题.针对连云港海相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人造地震动因其任意性和统计性等特点而成为时程分析用输入地震波的一个与实际记录同等重要的来源。目前常用的反应谱拟合技术能对给定单一阻尼比反应谱进行较好的拟合,但在目
优化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化设计就是把最优数学原理应用到工程设计中,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求最合理方案的一种设计方法。如今仿古建筑坡屋顶在工业与民用
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的出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裂缝的产生对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地下室墙体中,这种不利影响更加明显。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