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外围荒漠区植被时空格局及形成机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外围荒漠区是绿洲边缘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此区域开展研究对于保护绿洲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植被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等要素的自然纽带,在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中起着指示器的作用。了解植被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区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基础。表征地表植被覆盖和植被生长状况的敏感度度量参数NDVI指数,是公认的用于定量表征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因子,虽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植被指数,但经过不少学者进一步验证与实验,NDVI指数依然被认为是荒漠植被信息提取较为适合指数。目前,鲜有绿洲外围荒漠区,特别是天山南麓绿洲外围荒漠区植被格局形成机制的研究报道。为此,研究选择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绿洲外围荒漠区为研究区,以区域内植被格局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GIS、无人机、模型模拟等手段,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土壤数据、地形数据、气象数据等,开展植被时空格局以及植被格局形成机制研究。通过识别与重建多期植被空间分布格局,从土壤、地形、气候、人为干扰等方面分析区域植被格局驱动因子,并基于GRU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考虑静态影响因素的动态植被格局模拟模型,揭示区域植被格局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绿洲外围荒漠区植被格局时空特征:(1)植被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研究区80%以上的区域NDVI值小于0.2,NDVI值>0.2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戈壁区北部山前区域,非戈壁荒漠区靠近绿洲区域,以及非戈壁荒漠区南部区域。(2)植被分布的时间特征主要有:1992~2018年,荒漠区植被NDVI平均值在0.1-0.2之间波动,其中,1992~1998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1998~2018年基本保持平稳。2)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特征及对植被格局的影响:(1)不同土壤类型对植被格局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荒漠风沙土对应的平均NDVI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戈壁区靠近绿洲区域),其次是石灰性草甸土和潜育草甸土亚类(主要分布在非戈壁荒漠区南部区域),棕漠土亚类(主要分布在戈壁区大部分区域)对应平均NDVI值最低。(2)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与植被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与植被关系不明显;土壤含盐量与植被关系也不明显,但在非戈壁区,土壤含盐量与植被NDVI值呈负相关。(3)土壤水盐交互作用对植被格局影响显著,非盐渍土区域和弱盐渍土区域土壤含水量与植被NDVI呈明显的正相关。(4)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戈壁区均明显低于非戈壁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酸碱度值以及NDVI>0.1区域的土壤含盐量呈减少趋势;戈壁区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普遍高于非戈壁区;土壤酸碱度值,在0~40cm土层中,戈壁区略高于非戈壁区,而在40~100cm土层中,戈壁区略低于非戈壁区。3)海拔梯度和微地形对植被格局的影响:(1)在北部戈壁区,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NDVI值不断上升,靠近山前区域的NDVI值明显高于戈壁区的其他区域;南部非戈壁荒漠区地势平坦,海拔梯度变化对NDVI影响较小。(2)北部戈壁区,区域沟槽密度变化较大,植被呈条带状分布在沟槽两侧、沟槽内或沟槽附近,微地形对区域植被格局影响较大;南部非戈壁荒漠区微地形特征不明显,微地形对植被格局影响较小。4)气候和人为干扰对植被格局的影响:(1)1992~2018年间,研究区内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仅2007年与其它年份相比有明显差异;戈壁区各年份年降雨量均大于非戈壁荒漠区,而年平均气温均低于非戈壁荒漠区;研究区内年降雨量与NDVI值呈正相关关系,年均温度与NDVI值呈负相关关系。(2)距离(距绿洲距离)——衡量人为干扰(绿洲扩张)影响的重要指标,对绿洲外围荒漠区植被NDVI值影响显著,绿洲外围荒漠区NDVI值总体上随距离(距绿洲距离)的增加呈减小趋势。5)植被格局模型模拟:(1)研究区植被格局是在众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壤类型45.69%,前一期植被格局30.29%,相对位置5.42%,气温3.97%,降水3.29%,土壤速效钾含量2.17%,土壤碱解氮含量1.93%,土壤有效磷含量1.64%,土壤含水量1.56%,到绿洲距离1.40%,土壤含盐量1.35%,地形1.30%。(2)门控循环单元GRU(Gated Recurrent Unit)模型对于模拟含有动态驱动因素的植被格局具有明显优势,研究选择GRU模型进行植被格局模拟。为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适应本研究复杂多因素驱动下的植被格局模拟任务,研究对GRU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形成的VDM(Vegetation Dynamic Model)模型能够分开处理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利用VDM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格局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优于GRU模型,与实际对照,总体精度达81.97%,说明VDM模型适用于模拟基于多因素驱动的植被格局。(3)研究综合考虑区域土壤、地形、气候等因素,基于VDM对植被格局进行模拟,精度达80%以上,说明80%以上的影响植被分布格局的机制得到诠释。本文较为全面的研究了新疆迪那河流域轮台绿洲外围荒漠区植被时空格局特征,分析了土壤、地形、气候和人为干扰因素(绿洲扩张)对研究区植被格局的影响,并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建立VDM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格局主要受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地形、气候因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不同因素对研究区植被格局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基于VDM模型对植被格局进行模拟,80%以上的影响研究区植被分布格局的机制得到诠释。研究揭示了荒漠区植被时空特征及其环境驱动机制,对于研究区植被的保护或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灰肉红菇是一种食药用外生菌根菌,可与栲、栎等壳斗科树种共生形成菌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林下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目前还不能实现人工栽培。本研究以野外采集新鲜的灰肉红菇子实体及灰肉红菇根际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灰肉红菇进行二代加三代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解灰肉红菇基因组成及其潜在的功能;对灰肉红菇不同部位进行转录组测序和代谢组分析,了解代谢物积累和相关的基因在不同部位的差异表达,揭示其相关的营养代谢和共生机
色素在花被(花萼和花冠)中不均衡的分布构成植物其独特的花色,它能够帮助植物吸引传粉者,同时也是花卉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因此,通过探索植物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植物进化研究和花卉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信息和理论依据。尽管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色素在花瓣中的合成机制,但是由不同类别色素在花被中不均衡分布所构成的花色的形成分子机制还尚未被系统地报道和描述过。大多数植物的萼片通常为绿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花色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其特异的金黄花色为其增加了很大的观赏性,也是开展黄花茶花育种的珍稀遗传资源。为了解金花茶特异金黄花色形成的主要呈色物质与代谢过程、挖掘其调控的关键基因、解析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金花茶为主要研究材料,对其花色形成与细胞内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测定花色形成相关的主要组分的含量,通过转录组测序挖掘金花茶花色调控
土壤动物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土壤食物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和调节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由于土壤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利用适当的干扰途径来促进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尚不清晰。鉴于此,本研究在对湖南会同地区杉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采伐撂荒20 a后形成的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和成熟常绿阔叶林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
木质材料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天然绿色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较低的导热性,限制了其作为导热材料的使用,而低熔点合金(LMA)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较低的熔点,因此,为了改善木材的导热性能,可将环境友好型的低熔点合金浸渍到木材基体中,从而形成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然而,未经处理的木材基体渗透性有待提高,本论文以经过高强微波处理的辐射松膨化木为基体,采用不同的浸渍方法对膨化木进行处理,制备的微波
核桃(Juglans regia L.)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而且中国核桃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核桃园区灌溉用水问题日益突显。目前,华北低山丘陵区核桃园区的水分管理技术比较粗放,普遍存在灌溉时机不适宜、灌水量过大等问题,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及时准确地诊断预报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以及植物水分亏缺程度。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冠层温度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点功能区域。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正在推动着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的改变。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在变化的环境中优化管理,有效配置资源,提升自然保护区价值。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f Bilogical Diversity,CBD)第十次缔约国会议明确提出了“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
互利关系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蜜露为纽带,蚂蚁Formicidae与半翅目Hemiptera昆虫的互利关系是研究物种间正相互作用的经典模式系统之一。本研究主要以蚂蚁-紫胶虫Kerria spp.互利关系为对象,以西南山区紫胶苗木、紫胶成熟纯林和紫胶-砂仁混农林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系统,探究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和寄主植物之间的耦合作用导致的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对系统中植物适合度和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发作造成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或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1],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2]。依赖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状态,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3]。护理依赖性是患者依赖性的衍生物,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者残疾,即个体存在自护缺陷的一种状态,它可以是一个临时的、长期或者永久的状态[4]。
期刊
生物质能作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宝藏。生物质是生物质能的载体。杨树(Populus)作为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的速生丰产树种,与芒草(Miscanthu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和桉树(Eucalyptus)等富含木质纤维素的植物被视为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方向。对于木质纤维生物质的预处理过程能耗高,会造成严重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