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高发的血管疾病。骨科、外科、妇科及重症监护室等科室有较高发病率。若LEDVT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所以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大部分LEDVT患者临床表现为湿热下注的中医症候。西医治疗包括抗凝、溶栓、腔内治疗等,但都具有出血风险,有可能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测定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从纤溶及血管内皮细胞状态两方面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LEDVT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差异性及中药治疗的有效性,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LEDVT提供借鉴。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佛山市中医院普外科2017年03月至2017年12月左下肢周围型LEDVT并属湿热下注型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分组形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入院第二天开始给予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散)和西药治疗(口服利伐沙班14d+静脉滴注尿激酶7d),中药用药从入院次日至第14天。对照组,入院第二天开始予西药治疗(口服利伐沙班14d+静脉滴注尿激酶7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7、11、14天抽血测定D-D、PLG、Hcy及hs-CRP,同时给予多普勒血管彩超检查,观察以上各项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还予观察左下肢肿胀、疼痛、色泽、周径及舌脉等情况,得出所有数据后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均衡,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管再通比较,研究组血管腔完全再通22例,完全再通率73.33%。对照组血管腔完全再通14例,完全再通率46.67%。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7、11、14天,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纤溶酶原活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7、11、14天,研究组纤溶酶原活性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治疗后第1、4、7、11、14天,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7、11、14天,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散配合尿激酶治疗急性LEDVT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主要表现在症状改善、血管再通、纤溶及血管内皮细胞状态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运用并推广。